酒菜能炒什么作用?
作为一个山西人,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酒桌上没有鸡蛋! 在山西无论是家庭聚会、还是工作宴请,绝对没有用鸡蛋下酒的先例。 至于为什么,我也没找到科学的解释,只找到了一些传说,仅供参考。 其中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古时人喝酒是没有下酒的,他们一边煮饭一边喝酒,米煮到一半的时候,加入蔬菜或者鸡蛋,利用余热把食材焖熟了吃,因为“饭”字和“泛”字谐音,所以有了“无饭不醉”这个说法。那么反过来,有饭就有酒了,所以就有了“无酒不成席”。 另一个说法来自乾隆御制诗集,其中一首题目为《得子》的诗这样写道: “从来佳茗似佳人,酌酒三杯醺睡浓。 知是龙孙并凤种,一芽嫩色泄春光。”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乾隆爷在得子后与臣子们畅饮,喝着喝着就醉了,然后睡着了…… 而据史料记载,当时乾隆帝年号己酉(1739),此时雍正刚去世两年。这么小的孩子刚刚获得生命,却已经置身于“酒池肉林”之中,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到,至少在清朝时皇帝与臣子们就已经懂得利用余热加热饮酒了,而这样的做法在现代似乎有些不可理喻——你不怕烧手吗? 其实,这正体现出古人与现代人的不同之处。
首先,古人的温度计并没有达到现代的精确程度,因此他们并不能很精准的知道“微烫”的温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其次,古人饮酒更倾向于一种祭祀、庆贺的活动,而不是像现代人如此自由的饮酒作乐。因此在古人心目中,酒并非与他们息息相关,而是身处一个相对被规范的环境之下。
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猜测罢了。不过从生活习惯上看,人们确实是用加热后的食物下酒的。比如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咸菜之一就是“醋柳姜”,它是用油炸制后又浸泡在醋里的花生米,除了酥脆的花生米外,最引人注目的就要数那块裹着花生米的外皮了,因为这块外皮可是经过两重加热的啊! 用高温食物下酒,这在北方许多地区仍然延续至今,只不过不再是作为祭品,而是一种亲民的活动了。比如我们山西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叫做“熬饭”,就是在酒席上由大厨亲自主厨,给客人熬一碗热腾腾的粥,而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流行的是“暖锅”,里面放满了各种炖熟的荤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