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属五行属什么?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的《淮南子》一书中,后往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一时。 隋唐之后,佛教盛行。我国传统文化受佛教影响,逐渐改变。到宋代,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人们开始推崇“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这种思想主导着人们的认知,也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自此以后,中医理论逐渐被“阴阳五行”所笼罩。 时至今天,许多人一提到“五行”,便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金木水火土”! 殊不知,五行最初的确切含义并不是今天的金木水火土。在商周时期,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水、火、木、金、土——来表示五种物质属性,称之为五材;同时,将这五种事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水和火,一类是木金土。其中,水、火、木、金四行各含两材,土含三材(见图1)。
图1 五行的起源
西周末年,人们用五个方位——东南中西北——来表示五行的性质和作用。由于南方属火,且阳气兴盛而充满能量,所以被称之为“阳方”;东北和西北被归属为阴方,因为它们分别对应水和木,皆为阴柔之物;而东西二方则分别由金和土执掌,因它们都具有“收藏”之性,故称为“中央”。这样,五行便分化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五种物质元素了(见图2)。
图2 五行方位说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五行又发生了新的演化。当时的人们从日常生活中的颜色中得到了启发,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推演出五色相生相克的关系。其中,青赤黄白黑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的关系——
青色五行属木,其色为青绿,主升发,故称“少阳”;
红色五行属火,其色为鲜红,主炎上,故称“太阳”;
黄色五行属土,其色为嫩黄,居中,故名“太阴”;
白色五行属金,其色为白,主敛降,故称“少阴”;
黑色五行属水,其色为黑,主沉潜,故称“老阴”。 还有“五脏”之说。中医认为,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活动均是通过经络系统连接并传递的。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可以通过经络系统进行联系。其中,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联络通道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它们分别有十五个穴位。
为了便于记忆和理解,古人用“五色五味”进行了标注——
赤色归于心经,紫色归入小肠经,绿色属于肝经,黄色归于脾肾二经,白色归于肺经,黑色归于肾经。 也就是说,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病变,比如恶心想吐,我们可以将其归结为“心气”的问题,可以通过刺激“心经”上的“内关”或“郄门”穴进行调理;如果出现腹部疼痛,可以按摩“脾经”上的“公孙”“太白”等穴进行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