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的粽子最好吃?
粽子的口味分咸甜,南北各有不同,北方多包豆沙、枣等甜馅儿,南方则偏爱咸蛋黄、火腿、五花肉等材料制作的咸粽。 要说哪里的粽子最好吃!那还真难说,因为各地都有独特的粽子风味。不过,要是硬要选出一个「最」来,那我推荐黑龙江的鸡西焖米饭。
在东北有很多以米饭为主食材的美食,例如锅包肉、排骨土豆炖豆角、地三鲜等,而把大米和糯米拌在一起做成的焖饭,则是典型的辽宁(沈阳)菜。而在黑龙江省境内,还有一种特殊的焖饭——鸡汁焖米饭。
什么是鸡汁呢?其实是用鸡肉和鸡肠、鸡肝等煮出的汤汁,味道很醇厚。而用这样的汤汁来做馅料,包裹在大米的厚薄之中,一口咬下去,有软糯的米香,也有鲜醇的肉味,特别好吃! 不过我吃到的多数都是咸菜丝儿、黄豆芽之类的清淡小菜,配着米饭吃。而到了端午节,人们也会用新鲜的荷叶包裹住调好的糯米,再放进锅里蒸透,这时满屋子都会弥漫着荷叶清香。
很多人会用冰糖、艾叶等一起煮汤,放入鸡蛋,这是过去人们常用的祛病保健方法。当然,最后吃到嘴里的时候,那种甜味与艾叶的清新都化在了糯米的香软中……
咸肉粽子,浙江嘉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育了一方口味。有人总结过我国南北方粽子口味的分界线就是淮河。淮河以南的地区普遍吃咸肉馅儿的粽子,其中又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
嘉兴其实只是江浙一带众多出粽子的地方之一,但是有记载表明,早在唐朝,它已经是进贡朝廷的贡品了。现在去嘉兴著名的五芳斋,还能够看到用古法浸米腌肉的场景。
猪肉经过了长时间腌渍入味之后被塞进白米做的薄皮里,包成纤长扁平的样子,用煮的方法慢慢将咸肉的油脂渗入糯米中,再趁着热腾腾的时候包上一层毛巾,使表面形成自然的褶皱,这样的粽子才算完成。在嘉兴人传统的观念中,只有“薄韧弹牙”的粽子皮,才能将热气和肉香完完整整地包裹在内部,让每一颗饭粒都得到最充分的滋润。吃的时候,米要软,肉要酥,沾得不多的油渗透了白米,使它变成了粉粉的金黄色。
要说是哪个节日让粽子名声大噪,自然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端午。吃粽子过端午的习俗从江浙一带发轫,逐渐传到全国各地,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这个传说中祭奠屈原的食物,也随着这千百年的口口相传,变得不仅仅只有原初的苦涩和粗犷,更形成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粽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