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怎么把尿?
把尿,是我国沿袭已久的婴儿抚育方式。老一辈人经常以“一把屎、一把尿”将小儿抚养长大,而且,在我国北方面积占居最大的北方型肥胖婴儿多是在这种抚育方式下形成的。
关于“把尿”的辩论
“把尿”,俗称给孩子尿尿,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人类性行为。具体指在婴儿无知无自觉的状态下,见好处而施以刺激,使婴儿产生尿意之行为。“一把把”,一般指自婴儿出生后2周至三个月左右开始,在尿床之前,给予限时的排尿训练,训练的时间可因人而异,一般在早晨起床后或每晚睡觉前进行。
至于“把尿”的依据或科学性,据说,“把尿”是根据儿童和成年人的膀胱容积,计算出白天需要排尿的次数,让儿童在固定的时间排尿,逐步减少夜晚奶量,最终达到不再尿床的目的。其科学性何在,尚未得到科学的验证,但可看作是一种理想假设。实际上,“把尿”者的行为,完全是无意识的,并达不到控制婴儿排尿的自的,“把尿”者完全被人类性行为的本能所支配。
“把尿”会侵犯儿童的人权吗
反对“把尿”的人认为:“把尿”的行为剥夺了儿童直接体验感受大自然赐予人类美妙感受的权利,是一种侵犯儿童人权的行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特克森指出:“人脑本身固有的动力系统和规律决定着人们的一切行为。”斯特克森的这句话意味着: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尿意和尿的排出都是由人脑本身控制调拨的。“把尿”的行为违背了儿童脑的发育规律,破坏了人类性行为的自然发展,是一种“反人类”的行为。当然,剥夺了儿童直接感受大自然美妙体验的权利,也必然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把尿”会影响儿童智力吗
“把尿”会影响儿童智力吗?不少家长也为这个问题所困扰。有的家长爱孩子,也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又不认识尿床是一种正常现象,“把尿”会把孩子“逼疯”,有的怕孩子的智力受到影响,甚至不相信“把尿”会影响智力。因为“把尿”而怀疑孩子的智力,无异于因“祸”得福,得不偿失。
根据专家实测,孩子在睡觉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是兴奋着的,这就决定了在入睡后尿液产生的相关区域也是兴奋着的。这种作用下的尿意是一种控制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形成的自动控制。而“把尿”是在小儿有尿意时,强行打断儿童的自主排尿过程,并把尿排入便器中。那么,到底“把尿”是否会影响智力呢?从医学角度来讲,“把尿”会影响智力。因为“把尿”使小儿的脑发育受到了影响。医学研究证明,在小肠吸收水分约需30—40分钟,膀胱储存尿液约20—30分钟,小孩夜晚觉醒后,膀胱内有尿时一般有尿意。这时大小便神经突然将排尿信号传至大脑,大脑立即发出禁排的信号,以维持原尿量。如果在此时强行把尿,必将打乱神经生理机制,如果长期如此神经机制势必受到破坏而紊乱,必然会影响到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