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纳素作用是什么?
肝纳素(Heparin)是一种抗凝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是肝素的组成物质之一。1935年首次从猪血清中分离得到。 化学名为4-O-硫酸乙酰基-α-D-葡萄胺聚糖。相对分子量约20,000道尔顿,无色结晶,可溶于水,具有抗凝血、溶血栓、防止血管栓塞、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病,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的形成等。还可用于手术、肿瘤、放疗及化疗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恶性贫血等的治疗。对肝脏有保护作用,也可用于肝炎的防治。
【生理功能】
(一)抗凝与抗血栓形成 肝纳素通过作用于肝脏或血液中其他因子的分子结构,产生抗凝作用。
(二)扩血管和降血压 肝纳素直接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ATP转化为cAMP,从而上调钾通道电流和细胞膜电位,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和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细胞内游离钙增加而发挥作用。尚有刺激醛固酮释放的作用。
(三)其他 除上述作用外,还有促进上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抑制内皮细胞产生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拮抗花生四烯酸(AA)衍生物和自由基等对细胞的损伤;抑制蛋白激酶C(PKC)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等。近年来还发现其有抗肿瘤、免疫调节和预防放射性炎症等作用。
【临床应用】
(一)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临床上将注射用肝纳素应用于以下三种情况:①作为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性用药②作为急性心梗、脑梗或其他周围动脉硬化的治疗药物③作为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药。
(二)辅助治疗肝病 目前尚无确切疗效的药物,临床上多应用保肝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严重肝细胞损伤时,可使用肝纳素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