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前赛CBA为什么和NBA打?
首先,这是两个联盟,CBA现在的发展也基本遵循着职业化的道路在走,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CBA球队和NBA球队交手是符合联盟规划并且值得鼓励和提倡的(毕竟钱要这么花);其次,CBA球队跟NBA球队的差距确实非常大,不过这个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姚明上任以来努力推动联盟发展,包括选秀、外援政策调整等等都在让CBA球队向篮球职业化进程迈进,这种比赛的进行可以激励CBA队员努力训练提高水平;最后,中国作为一个篮球大市,拥有大量的球迷,而篮球作为第一个引进商业元素的职业体育联赛,其受众程度也是首屈一指的,这两支队伍的季前赛无疑会吸引非常多的观众,对于联盟和各参赛队的利益来说这也是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对于两支球队本身来说意义不同。对于湖人来说,本赛季的阵容齐整但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依然难以解决,季前赛的赛程虽然不多但是能够检验阵容搭配和球员状态还是很有意义的,不过从湖人的表现来看似乎他们并不太需要这样的比赛来寻找感觉——勒布朗·詹姆斯上场时间为全队最高,他显然并没有把这场比赛当季前赛来看待。对于辽宁本钢来说,这是他们在新赛季之前的最后一次集训,球队需要做好最后的准备以迎接常规赛的开始,因此本场比赛郭艾伦和李晓旭都未出场,赵继伟也只打了半场。但从两队场上表现来看,辽宁在外援方面所做的调整显然是有效的,而湖人则依然是老问题,轮转防守和内线得分失衡。最终双方打成平局,也算各取所需吧。
主要是营销行为
NBA一直在不断寻找新市场以应对收入的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广大,自然成为了NBA关注的重点。而在过去的很多年内,CBA联赛在职业化和市场运营方面与NBA有巨大差距,因此NBA也有足够的资本来与中国CBA球队交锋,一来让中国球迷有机会欣赏更高质量的比赛,二来不断浸染中国篮球市场,扩大NBA影响力以及篮球文化的输出。
从2009至2010赛季起,中国北京首钢队就曾两次与NBA的夏洛特山猫队(现夏洛特黄蜂队)热身。2010至2011赛季,火箭队在中国行期间与上海男篮过招。2015年,北京首钢与深圳马可波罗南下德克萨斯州,分别与达拉斯独行侠和休斯敦火箭互访比赛。
从球队实力层面来说,NBA球队的主力基本不会在面对CBA的比赛中上场,往往是B联赛或发展联盟的水平。对于CBA球队而言,这样的比赛更像是与水平相差不大的球队过招,并没有多大意义,除了可以借助“与NBA球队交手”的话题来制造噱头、增加上座率等。但今年的这种安排可能要持续到新赛季开始,这就有悖双方最初达成“季前赛”时的初衷。
CBA球队将长期驻留美国,与NBA季前赛对手进行6场热身赛,随后才会在当地转场开启季前赛的征程。这一方面增加了CBA球队的舟车劳顿,使得他们在NBA季前赛期间的体能储备存在隐患;另一方面,CBA球队将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球员和教练组很难得到休整空间,有可能影响球队长期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