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外格什么意思?
这个“外格”,是传统的取象比类方法,在《子平真诠》中有详细的说明: “所谓外格者,乃月令所余之五行,分配于十神之位,而有吉神凶煞落于此中,其吉凶亦由此而出矣;或五行之气,不能相离而有所居处,亦由月令所余而成象,其变化皆于是而生焉……” 举一例子帮助理解:假定某人八字中的日干代表一个人,则月令中的五行为此人命局的“中心气”(年、时无关宏大,可忽略),此人月令中所余的其余七行,则为“外围五行”,这外围五行各有所属,即生克路线随之而定。
具体来讲: 月令所余五行依次生我者为印绶(用神的五行),我生者为食伤(耗星的五行),克我者为官杀(制神的五行),我克者为财星(才力的五行),同我者为比劫(帮身的五行)。 以上五种关系,就是日干与外围五行的联系途径。其中生我者、同我者是吉神,其它三种关系则是忌神。
在此基础上,《子平真诠》进一步指出: “凡看人命,先观财官,次察格印,后辨五行,一经失序,凶咎立见。” 他说的“五行”,其实还是指月令所余五行。因为月令为命局核心,此中之五行最为重要,它关系到命局是否成格,以及有无富贵贫贱之分。
所以,传统命理认为,月令五行是最重要的东西。至于年与时柱,只是旁支余气而已。现代命理学却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年、时之上,认为它们对一生影响重大,这种观点并无理论依据,只是一种大胆的假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