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早熟会遗传吗?
性早熟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卵巢肿瘤)、环境污染、食物营养等因素相关;其中,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研究者对2156例女童进行研究发现,父母亲有性早熟病史的患儿发生性早熟的风险是父母的1.98倍[1]。 另一项涵盖30个省市、涉及4779名儿童的调研显示,母亲孕期不良嗜好(吸烟、饮酒)增加女儿日后患性早熟的危险性,而父亲不良嗜好(如烟、酒)及家庭肥胖情况与儿子日后出现性早熟的相关性则不明显[2]。 但上述研究均无法明确说明遗传因素通过怎样的机制影响儿童性早熟的发生。
直到最近一篇来自《Nature》子刊的研究揭开谜底!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儿科病例登记数据库中4800余例首次确诊为性早熟的儿童的病历资料,这些患者来自15个国家的162家医疗机构,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共3352人,其中男孩1628例,女孩1724例。 通过比较性早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基因发现,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个人确诊性早熟后,其患有该疾病的子女患病风险会增加1/3,而兄弟姐妹的患病风险也会明显增加[3]。更重要的是,这种增加的风险是可以被基因所解释的——如果基因检测证实性早熟患者的家族成员中存在导致该疾病出现的基因突变,那么他们更容易再次出现性早熟患者。 该项研究首次从遗传学角度证实了性早熟存在遗传易感性,并且提示了部分性激素分泌过度激活的可能分子机制。 虽然该研究纳入的大多为白人女性患者,但是中国人群中同样存在较高的性早熟发病率,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验证。
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儿童性早熟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并不代表一定由基因决定。环境、生活习惯等也可能造成影响。
2.遗传因素只能预测孩子未来患性早熟的风险,并不能真正表明或确定孩子一定会发生性早熟。
3.如果孩子出现性早熟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