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肌炎怎么办?
一、西医治疗 1.一般处理与监护 适当休息,限制活动,以减轻组织损伤,避免肌萎缩;注意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2.药物治疗 (1)消炎止痛药 阿司匹林(或水杨酸制剂)有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作用,可用于各型肌炎。对轻型病例可延缓病程进展,显著改善预后,但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明显且难以控制,目前已少应用于儿童。
(2)糖皮质激素 具有强大的抑炎效果,为治疗肌炎的首选药物。对各种类型肌炎均有显著疗效,能迅速缓解症状,减少恶化,预防复发。应用时要掌握适当剂量及给药时间。
①泼尼松 初始量每日3~4mg/kg,分3次口服,总剂量不超过60mg;4周后,若病情稳定,则可以缓慢减药至停药。
②甲泼尼龙 为合成类固醇,具有与泼尼松相似的药理作用,但对肾上腺素的依赖性较小。初始量每日5~7.5mg/kg,3~4次口服,病情好转后减量,维持量每日3~4mg/kg。疗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③地塞米松 具有强大的抗过敏和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可用于各型肌炎的治疗。
(三)并发症的处理 对有心悸、烦躁、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者,应予以吸氧;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伴有呛咳患者应及时给予鼻饲饮食,进行营养支持,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要及时输血或补充血浆;并对症处理心功能不全、继发性真菌感染等问题。
二、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学古籍中虽无“肌炎”病名,但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属中医学“痹证”范畴。病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或因外伤劳损,以及痰瘀内生等,导致经络痹阻,气血流通不畅,肌肉筋骨失养所致。
【辨证论治】 1.脾虚湿盛证 肢体困重、麻木,全身乏力,食欲欠佳,腹胀,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沉缓。
2.风湿热证 肢体疼痛、红肿,困重,发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厚干,脉滑数。
3.瘀血阻滞证 肢体局部青筋纡曲,肿块,皮肤色暗,发热或不热,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或有瘀斑,苔厚腻,脉弦。
4.脾肾阳虚证 肢体发凉,怕风冷,身体倦怠,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畏寒肢冷,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迟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