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婷代表什么生肖?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描述的是蚕吐丝结茧的过程;而宋代文人周密在《葵阴记》中则详细描绘了养蚕摘茧的场景:“凡取茧多者,一奁中可置十数扇,以绢蒙生纸于上,然后逐张展茧于里面,左右开敞其旁,令风透入,待其烘烂,则取出焙干用之。惟取净室,忌污秽气蒸薰。” 古人养蚕、摘茧是一件极为讲究的事情。
我们还在古书上发现了另一个与“蚕”有关的职业——“蚕妾”。明代学者张岱在《夜航船》中解释“蚕妾”一词时说:“养蚕女子曰‘蚕妾’……此婢惟供承尘、洗器、濯巾之分。其余缫丝、织锦之事,皆所不会。”可见,古时有些贫穷人家会将养蚕当作一门谋生手段,培养专门的劳动力。 关于“蚕妾”的职业特点,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有更为细致的描述:“养蚕为业的人家,有所谓的‘蚕妾’,其实不过是家里伺候蚕神的小丫鬟罢了,他们通常身穿黑衣、头扎马尾辫。每当蚕吐丝结茧的时候,她们就手持烛灯,绕着蚕筐边走边诵着偈语:‘桑林绿叶青葱,桑叶茂盛如云,我奉三尊教令,采下一片片叶,供养十方神明。’念完偈语后,他们还须唱起颂歌:‘天上星辰灿烂,人间灯火辉煌,我采桑叶多少,奉上千万盏,点点心血浇注,做成五彩茧,供奉上帝至尊。’” 由以上两个场景,我们可以得到三个信息:第一,古代确有大量人工养蚕的行业存在;第二,古代的丝绸生产过程复杂,耗时长久,并非现代工业流水线那样便捷;第三,古代的丝绸价格昂贵,并非普通平民能消费得起的商品。用“贵不可言”来形容古代的丝绸毫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