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土木什么关系?
在传统的中国哲学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阴阳两种状态的变化组成的。阴代表一切事物的静态的、内向的、阴性的事物;阳就是动态的、外向的、阳性的事物。 用阴阳来解释一切事物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一个重要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想反映到中医理论里,就是“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所以学习中医必须要掌握阴阳这个最基本的概念,它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于中医学基本原理的认识,以及我们对经络、腧穴、针灸、中药等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那么木是什么?它是一个阳性物质。它是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原动力。没有这个能量,植物就会枯萎。所以木具有生发、条达、舒畅的特性。
土是什么呢?它是阴性的,是具有承载、受纳特性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土壤都称为土,里面含有水分,含有空气,含有各种微生物,这其实就是阴阳互根的一个象征。如果没有水,土就不能生长;如果没有空气,没有微生物,土也没有了生机。所以说土具有生化、受纳、运转的作用。
那么土木的关系是什么呢?阴阳关系实际上就两种,一种是相生,一种是相克。土生金,木生火,这就是相生。土生木,火克金,这是相克。相生指的是后面的事物对前面的事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相克则是相反,是抑制作用。
在五行的关系中,相生是主要的,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向上的力量;相克是一种制约,是有序的,相对的。 所以学习中医,必须搞清楚阴阳的理论,这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