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五行补几个金?
“五行”,是古人对人体生命活动及自然界各种事物生灭演变过程的直观描述。它实际上是指物质的存在状态或运动形式。 所谓“金”,即是这种运动的形态之一。在五行的排列中,“金”位于“水”之后,“木”之前,可见其属性介于水和木之间。
从五行学来说,“金”是有形的、稳定的、坚硬的,同时又是流动性的、变化着的。 人体内的气血运行,就如同大自然中的气流一样,有升有降,循环往复。而这种循环,又是在中枢统率的下进行的。这个中枢就是心。在人体五行的分布中,“火”象征的就是心脏。而“土”则是脾胃之气,在中医学里,常称作“中焦”。
“金水相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人体内血液(阴血)不足的时候,可以通过补益津液(包括唾液、汗、泪液等)的方式来补充;而当人体津液亏损(比如发烧导致的水分流失过多)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补血的方式使体液充足起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资生。 “金克木”则指的是肺气(金)能够制约肝气(木)。由于肝主疏泄,肺气肃降,二者就像升降的机器一样,维持着人体的气机运作。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了,就会出现疾病。 而您提到的“仁”字,在中药学里面属于植物种子类的药。这类药物多具有滋养肝肾之阴的功效。在中医理论里,肾属水,肝属木,土壤(脾)属土,而种子类的中药多具有“滋水涵木”“土实培木”的功能。所以这类药物对于“金”所对应的呼吸系统病症应该是有作用的。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而“髓者骨之津也”,也就是说脊髓里面的液体,是由骨头里的津液通过经络输布而成的。种子类的中药其实也可以达到“金”的目的——滋养肺肾之阴,防止阴虚阳亢所致的上热下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