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什么生肖?
老鼠 。《宋书·周朗传》:“夫鼠窃狗偷,其源深而祸亦酷;况殿中将军,近亲重镇,奸伪之萌,岂可宽贷!”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说,一个志向远在千里之外的人,应该从现在起就开始行动。 我说过很多次,十二生肖里,数老鼠的智慧最高。
这是因为,老鼠是十二生肖里唯一有“家”的动物(其他动物都是流浪汉)。它是十二生肖里唯一能按“家”——这个人类社会基本单位去考虑问题的动物。 所以,老子的这句话,只有老鼠能听得懂。 ——因为它能把这句活翻译成鼠语:“我要远行了,从我家大门走出去,第一步怎么走?” 它问的是步行还是乘车,问题不大,关键是这一步怎么走。 这就是“防微杜渐”的成语出处。
东汉文学家赵壹在《越王勾践客赋》提到:“防微杜渐,卒无壅滞。” 宋朝文学家苏辙在《龙川别志》中提到:“先王之道,防微杜渐。” 明朝学者方孝孺在《郑宜可稿序》中提到:“防微杜渐,遏欲慎初。” 这都说明,要防患于未然、于无形处,就要做到两点:
1、防 微——察觉微小的事情。
2、杜渐——阻止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
说白了就是老鼠思考的方式,和人不一样。 人都是通过“推论”来思考问题: “别人做了A事,产生了B后果……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 这是推论。 如果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这种思维方式的话,是个这样的函数: f(x)=X^n Y^m Z^o (别人做了A事,产生了B后果,我要做C事,推导出E结果) m+n+o≥1 其中,f(x)代表人的一切行为; X代表人; m代表思维; n代表行动; o代表外界影响。 当函数值等于1时,说明这种行为发生了。 用老鼠的思考方式来看这段话,就简单了。 因为它们不推论。 它们的头脑里没有“如果我是你……”之类虚幻的想法。 对老鼠来说,这段话就是一个因果链: 别人做了A事,产生了B后果。我也要做A事,以产生B后果。 至于D是什么,其实它压根就不在乎。因为不管D是什么,它都能从中获利。
所以,“防微杜渐”对老鼠来说是简单的,对人来说却是困难的。 就像老鼠能用眼睛看到一厘米左右的事物,人能看到的只有它的40倍大。 也就是说,人对细微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如老鼠。 所以,在“防微杜渐”这方面,人是逊于老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