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利怎么计算?
一、如何理解企业税费的计算基础,即“以收入减去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含义 这里的“收入”,是指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的所得;“费用”,是指纳税人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以收入减去费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就是指用营业收入总额(或销售额)减除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得出所得额,这一公式体现了“多收少支、多余缴纳所得税”的税收原则。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和损失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下列项目计入成本、费用的有:
1.生产成本,指制造产品过程中支付的原料费、燃料及动力费、人工费、折旧费、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及其他费用。
2.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
3.管理费用,指企业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发生的工作报酬以及由企业负担的各种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利息净支出等。
4.财务费用,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借款利息、汇兑损益、债券利息、银行手续费等相关费用。
5.研发支出,指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等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6.资产损失,指企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刑事抢劫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毁坏,以及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导致的库存材料或商品跌价等而产生的损失。
二、企业税利的计算方法 企业应纳所得税税额=[(收入总额+免税收入+不征税收入)-扣除项目金额]×适用税率 其中,属于一般纳税人企业,则应纳税额等于企业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之后的余额,即:
一般纳税人企业的“免抵退税”公式为企业应退税额=纳税申报表应退税额+免抵税额
以上公式中的“应纳税所得”就是通常所说的“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