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五行属什么含义?
在汉字中,“珊”字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与水晶有关,《说文》解释为“珊瑚,水玉也。而明代学者张岱在《夜航船》卷二中解释得更具体:“珊瑚,红者如鲜血,白者如琥珀,杂者如珠,大者至数十围,小者如手指,有树节,多孔窍,生水中。南番子母船载之。其木无枝,其叶如粟,生水底。树高数丈,茎叶茂盛,风来沙石惊骇,枝叶起落可惧人。此二树同一根产,生则相依,死则相并。”可见古人对于“姗”字的理解是和水晶有关的。 那么,“姗”字又为何会与“金”字相关呢?这主要是因为明代以后“珊”字被大量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的柔美,比如明代小说《水浒传》第四十五回《杨雄石秀同投梁山泊 杨雄梦遇石秀》中提到:“一个穿玫瑰色比甲,腰系红绢兜肚。一个穿藕丝缎衫,胸前带紫绦儿。”这里的“玫”“红”和“紫”都属于色谱中的阳性色彩,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属于暖色调,这样的色调是符合古代对于女性美艳的印象的;同时,“莲”“荷”等意象在古诗词中也经常出现,以表现女性的纯净美好。不过,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李清照的一首词——《蝶恋花·春景》:“淡绿娇黄都胜雪。水滴莲花,小小红窗雪。”这里的“雪”——即白色,虽然是中性色,但是却把女性的清纯和娇柔描绘得淋漓尽致。所以,到了明末清初,人们就用“雪、冰、晶、莹、玉”等来称呼那些容貌清秀的女子了,而这种用法,正是从“珊”字开始的:
1.李渔《闲情偶寄》第六册《种植部》之一:“如‘冰肌’、‘雪肤’、‘晶眸’、‘莹齿’、‘琼靥’、‘玉颜’……此等语句,皆是从形象中生出来的。”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黛玉道:‘你刚才说话,全不象样!’宝玉笑道:‘舌头没根,非我说了不信,你就摆出那个样子,叫人怎么说得好!’”
3.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女笑曰:‘妾有丑妆法,但施之闺阁,真仙何妨?’问其法,女曰:‘只用四句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