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个4万亿投资?
2008年,政府出资4万亿元拉动经济。 这次,政府还会出手吗 在“4万亿”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增速瞬间提速。 到2011年末,中央政府的财政赤字达到了2.85亿元;到2013年末,这一数字扩大到了9769亿元——接近十万亿的规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历次增发国债中最大的一次,相当于2011年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 但这些数字还并不足以完全反映中央政府在救市上所付出的代价。 因为在救市中,除了直接提供资金援助之外,还有大量的金融和财税政策,而最典型的是四万亿中的1.1万亿用于铁路建设。
根据中铁总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同比增长5.8%,其中高铁2.2万公里,约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0%以上。 另外一方面的损失则更为隐蔽。
为了刺激汽车消费,从2009年到2011年间,各级政府共补贴了约200万辆轿车,按平均补贴额度计,约为1000亿元。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出口,我国实施了大规模的退税政策。2009年和2011年,增值税和消费税分别退还了7686亿和2030亿元。这些退税额如果按13%的所得税率来计算,相当于直接给外贸企业带来了500亿的损失。 而由于出口的下降,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几乎都受到了影响。
2009年的家电下乡以及后来的汽车下乡,虽然直接补贴农民不到300亿元,但却产生了连锁效应,带动了相关上下游产业近1000亿元的产值。 如果将这些间接的损失加在一起,大约应该在3.5至4.5万亿元之间。 可以说,这四万亿既是救命钱,又是补血剂,还是扩张丸。
没有这4万亿,中国的GDP总量可能会少几十亿美元,但经济发展模式却会因此发生根本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