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五行属于什么?
在《五行学》中,“金”、“木”、“水”、“火”被定义为四行;土对应中央,被单独列为一象。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土就不属五行之一了。在《黄帝内经》中,把人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其中五脏六腑中的“脏”是指实心而深层的脏器,如肝脏;而“腑”是指空心而浅层的腹腔,如胃。可见,作为有形实体的中焦脾胃是既属于五行的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所属,又同时归属六腑之列。
同样道理,瓷器是由釉下彩陶器演变而来的,在制作上先烧结为胎,再施釉高温烧制而成。从形成过程来看,瓷器的五行属性应该更倾向于土。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输布精气津液,为后天之本,人们吃下去的食物经过消化,由脾运化成精微物质后输入五脏六腑供养全身,同时化生水液排出体外。
如果这个转化能力下降了,就会出现脾虚湿重的症状,比如肢体困重乏力、头晕、疲倦、胃口差、四肢浮肿等。还有“脾燥湿,胃生津”的说法,胃虽然受纳腐熟功能旺盛,但如果脾气不升,胃阴不足,胃内燥火过旺,人也很容易生病。 《黄帝宅经》中还有“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提法,这里的阴阳不是指天地阴阳,而是指房屋内外阴阳,冲气则是胸中之气,也就是现代人所谓的“丹田之气”,它可以是先天之气的,也可以来源于后天的消化吸收。
古人建房要求背山面水,正是因为山是阴面,水是阳面,人住在中间可以负阴抱阳。同时,房子还要做到“天圆地方”,就是屋顶要呈圆形,地面要筑方,正是为了符合“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合”的养生原则。 现代建筑已经不再考虑这些因素了,高楼大厦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人们在里面工作学习,也往往是背朝着阳面,面朝着阴面,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损害了胸部的阳气,滋长了体内的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