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研究五行?

俞鑫和俞鑫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比较大,我的见解是: 1、五行的本质是什么? 五行的本质是一种古人对于世界认识的一种模型,这种思维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个时期正是百家争鸣的年代,各个学派纷纷建立自己的学说,而各种学说也互相辩驳和吸收;而五行就是那个时候产生的(当然,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原始宗教)——它最初只是作为解释自然界现象和人类社会变化的一种工具性的理论体系而被提出来的,而不是一种哲学上的终极答案或原则。 所以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五行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描述世界的模型,而不必执着于它在哲学上具有多大的意义。

2、五行是怎样形成的? 这个其实比较简单了,当时的人们把世间所有的事物都纳入到这个模型中来加以归类,比如木代表东方,属春天,主生长,火代表南方,属夏天,主繁茂等等……而所谓的“行”,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属性”的简称而已。至于为什么选五行来代替这些属性,我觉得是因为它们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五作为一个数字来说刚好合适,不多也不少;二是阴阳的属性太抽象了,不好理解也不好使用,相比之下五行就比较具象化一些。所以最终人们就把这五个字给确定下来了。

3、五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部分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首先我先介绍一个东西叫“纳甲法”,它是一种将八卦与六十四卦分别与金木水火土对应起来的方法,具体可参考下面这张表: 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从这套表格中看出一些东西来了: 第一,上面列出的每一组卦都是“上下爻相反”的关系,也就是说第一组的卦就是第二组的卦(上卦下卦都颠倒位置)。 第二,每一组中的两卦又都是“相异相乘”的关系,比如说“离坎”这一对就是“异相乘”。 第三,每两组之间又是“一阴一阳”的关系,比如“乾兑”为“阳遇阳”,“震艮”为“阴遇阴”。 现在我们再回头看看“五行之性”那一节的内容,会发现其中除了有五行的属性之外,还有它们之间的生克制化的关系,而这些性质不正是用“相异相乘”“上下相反”“阴阳相遇”这样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吗?因此可以说五行其实就是一个以八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二元逻辑系统。这个系统的特性就在于,只要满足上面的三个条件,就能构成一组五行,并且这组五行必定是彼此相生或者相克的关系。而这个规则也正是后来五行算命术所赖以建立的基础。

隆兴元隆兴元优质答主

我是学中医的,对周易不太了解。 说点不成熟看法仅供参考。

1.先秦文献中,《易经》与《黄帝内经》经常相互引用,可见其关系非常紧密。比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形与神俱”;又如“天圆地方的,道也。”“天圆地方者,道之体。”等等 2.汉代经学兴盛的时候,很多易学著作出现,其中就有京房易、马融易等。这些书大多失传了。目前我们读到的只有东汉王弼写的注本(包括《乾凿度》)或唐李鼎祚的集解本,里面有很多玄之又玄的说教内容。

3.唐代李虚中的著作被尊为经典,他的理论被后世很多算命先生沿用至今。他提出八字推命的方法,即以人的生辰八字来预测命运的一种方法。后来又有徐子平在李虚中的基础上著述,被称为徐氏命理。

4.明代刘伯温写的《地理大全》是堪舆学的扛鼎之作,其他还有《葬经》《玉尺经》《撼龙经》等都是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此外还有一些人写了风水方面的专著,可以找来看看。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