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何时超越美国?
如果按照购买力平均数来看,中国很可能会在今年内实现经济总量超越美国。但是按照市场汇率计算的话,要到2035年左右,中国才能超越美国。此外中国需要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经济的发展质量,而不是仅仅在于经济总量的多少,毕竟只有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才有可能真正摆脱美国的威胁。
人均收入水平是判断国力的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并不取决于国力的总量,而应该是以人均指标来衡量。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大约是1万1千美元左右,刚刚突破了中高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并没有完全的摆脱落入中高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因此,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最应该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人均指标。
如果想要真正地成为发达国家,按照购买力来计算的话,人均收入需要达到3万4千多美金。即使按照汇率来计算的话,人均收入水平也得在2万到美金左右。目前来看国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然要滞后于人均的GDP增长率。
人均收入的提高是建立在就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实现充分就业,才能提高国内的收入。因此,想要摆脱中高等收入陷阱,最关键的就是要解决就业问题。而国内的就业压力是非常大的,特别是高校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些应届毕业生成为了国内最难就业的群体。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之外,国内的就业环境也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倒闭或者裁员。在疫情期间,有超过140万家企业倒闭,145万家企业的经营异常,而268万家企业则直接暂停营业。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2020年也达到了最强,有870万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但是因为疫情的原因,这些毕业生就业遇到了最大的阻碍。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还没有达到预期,还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找工作。很多企业都不招人或者大量裁员,国内对新增的劳动力需求并不旺盛,导致大量的大学生无法得到就业。
当然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还存在就业歧视的问题,有很多企业并不会公开将招聘岗位给到求职者。即使公开了有些求职者如果不能完全契合企业的要求也不太容易被录用。很多平台和高校联合,发布招聘的岗位,但是这些招聘岗位的薪资待遇和专业并不契合大学生的需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原因。
就业难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阻碍,当然也不是没有就业的机会,关键是大学生要学会从就业难中寻找就业机会,要学会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也要提高自身就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