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犬瓦鸡是什么生肖?
“陶犬”不是指某一种狗,而是对狗的一种形容,意思是狗的形态像陶器一样。古代的陶是原始的制瓷工艺,就是用泥巴做成型,然后晾干或者烧制,所以这种制作工艺做的东西表面是很粗糙的,容易损坏,不能长期使用。而现在的瓷器是通过高压成型,高温烧制,表面光滑如镜,很耐磨损。 古书上说的“陶犬”和现在说的“陶器”不一样。
《左传·宣公二年》:“陶复陶穴。”杜预注曰:“皆居窟室,烧土为器也。”孔颖达疏云:“所谓陶者,谓烧砖作屋及烧土为器也。此两事相似,故言‘陶’。”“陶”是指烧砖、烧制土木结构房屋的烧制工艺,当然也是包括烧制其他器皿的。不过这里的“陶”应该指的是烧结类陶瓷,而不是后来出现的琉璃制品和青花瓷。 《庄子·盗跖》:“尧舜千仞,舜禹百仞;汝奚益焉?孔子长十尺而有五尺之披肩,见黑齿而日:‘丘,予欲恶汝。’”这里说的“舜禹百仞”也就是《墨子·尚贤》中说的“古者舜尧立,万民德,天子之身,衣文绣,元服彩霞。”说的是上古时期的帝王穿着华丽的衣服——这种华丽应该是包括刺绣等工艺在里面的。
古人对于衣物的审美是有自己标准的,不是我们今天这般随心所欲。如果穿得太寒酸,就会被认为品行不好,比如《后汉书·梁统传》记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看到梁统穿着打补丁的破衣服而斥责他“何为衣敝衣处?”。相反,如果太奢侈就会遭到批评,战国时齐王因为喜欢衣锦还乡而被孟子指责。 汉代许慎著《说文解字》:“舜,重华之美称,从示申声。”“禹,夏后氏禹之称,从言午声。”段玉裁注:“按:凡言某之称者,谓某之名,因生得之称也。”也就是说“舜”和“禹”的名字是他们被选中继位之后得到的尊号。而“舜”这个字的造字本义就是“像陶器一样”。
我猜测“陶犬”这个词最开始可能表示的是某种外表像陶器的祭祀用仿生狗,后来在文学作品中泛指外表像陶器一样的狗,最后变成了对一切长相平庸甚至丑陋的狗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