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在五行是什么?

佟恩华佟恩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白”这个颜色在古代属于五行之一,叫做“金行”或者“西方”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其色赤。”郑玄注:“赤者,火行之色。” 《礼记·檀弓下》:“季孙饮酒而甘,孔子闻之曰:‘犹有酒气,未成糟粕,故君子不食。’少进之,舞既阕焉。”“酒气”二字,可见当时是把“赤”“火”与“酒”连在一起的。

《周礼·天官·酒正》“辨五齐之名”……“四曰盎齐(音ǎn),状如醴而青,赤脉为之流。”注:“今河内所酿白酒是也……”

《汉书·王莽传》:“莽乃上言:……酒者,天之美禄,圣人所以欢神悦心,辟鬼魅、除邪疠之药也。”颜师古注:“然则酒者,可饮而不可食。若欲作为饮食之物,岂不谬哉!”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古人不仅把“赤”看作“火行”的代表,而且视为一种特定的颜色——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红色”,并且认为这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吉祥色彩。于是就有了“福禄寿禧”中的“福”字,要加偏旁“礻”,变成“福”字;“红底金字”的“红包”;和“黄道吉日”之类的说法了。 所以,李白的诗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用“青梅”象征美好的爱情,用“长干”暗示结发夫妻的情分。这“青梅”可不仅仅是青青的果实啊,还是那一抹可爱的嫣红!

邓孝韦邓孝韦优质答主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五行文化起源古代的华夏民族,后来传播到中国周边邻国,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五行其实并非五样东西,而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由于这五样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于是各种事物也受着相生相克的联系。

在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分别归属于五方、五色、五脏、五音、五臭等等,也归属于五德。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其相生的顺序为:木→火→土→金→水→木;其相克的顺序为:木→土→水→火→金→木。两种物质,如果刚好相生,则亲和力十足。如果刚好相克,则相互争斗不和。

五行的相生理论

相生,是“能生”的意思。在五行中,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周而复始,环环相连。相生的次序,在《尚书•洪范》中就有记载。木、火、土、金、水五个字,本来是指的五种物质,但是赋予了五行属性之后,就把本来表示实物的五个字,引伸成为五种性质。于是,凡是具有木的属性的事物都归于木,有火的属性的事物都归于火,同理,土、金、水属性的事物均归属各自的五行。

古代“五行相生”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天文、历法根源。古代中国将周天分为十二个等份,对应于地上的九州,这就是十二次,每“次”取一星作为标志。其中位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上的四次星宿被称之为四象,分别是:左青龙(东宫七宿),右白虎(西宫七宿),前朱雀(南宫七宿),后玄武(北宫七宿)。四象再进一步划分,东宫七宿分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联想到木;南宫七宿分为井、鬼、柳、星、张、翼、轸,古人联想到火;西宫七宿分为奎、娄、胃、昴、毕、觜、参,古人联想到金;北宫七宿分为斗、牛、女、虚、危、室、壁,古人联想到水;中央位置取四宫中各两宿,合称黄道十二宫,而联想到“土”。“木”象春季生物,“火”象夏季长物,“金”象秋季杀物,“水”象冬季寒物。(见《礼记纬•含文嘉》:“东方春位,万物始出,谓之木;南方夏位,物始盛,条达敷物,谓之火;中央烦热,物就盛满,生养成熟,谓之土;西方秋位,物始收成,收敛群实,谓之金;北方冬位,物方伏蛰,安匿于地,故谓之水。”)“木气盛,水不得流行而火生;水气盛,火不得炎上则金生;火气盛,金不得从革则土生;金气盛,土不得稼穑则水生;土气盛,木不得发生则金生。”(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引唐人《五行相生五色诊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