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以春节还是立春?
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在最初并不是以农历年为界,而是以十二地支为候虫,分别对应十二生肖。(详见《白虎通·封禅篇》) 汉代人认为,侯虫是每年春夏之交“代者”,也就是“当值使者”;而到了秋冬之交,“辰龙”便接替“寅虎”上位,周而复始。这种观念和现代人的日历区分“公历”“农历”显然有异曲同工之处。
后来,这种原始的纪年方法逐渐被二十四节气取代。人们发现,用节气更能准确反映自然的变化规律,所以后来历代修改农历,都以节气为依据。 而关于生肖的起源,有人提出“循月无端,莫知其极”的说法,即古人观察月亮圆缺变化,以月相周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循环历法——“古观象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馆名誉馆长赵洪基说,在中国古代,月亮的圆缺被分为24份,每满15天为一个‘朔望月’,称为“月相”。一年共有12个‘朔望月’,每一个‘朔望月’都有一个月亮圆缺的变化过程……以此计算,一个轮回需354天。” 但实际上,我国最早采用干支计时,是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阴阳配合,循环使用,每60年为一周期。这种计时方法,现在仍被我国民间所沿用。
至于为什么是用六十而不是三十或四十呢?这还得从十二生肖的源头说起。如前所述,早期生肖的编排可能与十二地支有关。那么问题就是,为什么是以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来代表月份,而不是什么亥子丑等等。这个问题似乎有点无解。因为毕竟不是每个汉字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不过,如果从六十年一周期来看的话,就很好解释了——因为每逢甲子年,十二月地支都要重新排列一次,到下一个甲子时,第一个字又变回子,如此往复,正好六个十。所以用六十替代十三,也是从时间上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