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篮球改革?
现在改革这个字眼儿,让大家想到了啥? 肯定是姚明啊!没有姚明的NBA生涯,就不存在中国的改革一说啊。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中国篮球的改革就是始于姚明。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其实在中国男篮历史中,姚明只是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启的改革而已呢?
20世纪初以来,中国篮球就一直有个问题难以解决——球员缺乏体能、对抗性不足导致无法在更高水平的比赛中得分(美国高中大学联赛球员的体质和体力都是很好的),加之CBA职业化程度低,优质球员流失海外,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上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直到姚明进入NBA,改变了以往那种“球风偏软”的形象,让国人对篮坛改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改变的可能——之前说过,CBA职业化程度低,主要原因就是体制问题导致的商业开发不够,而姚明这样的大牌球员加盟及后续一系列改革的启动,不正是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努力吗?
至于说这次奥运会上男篮表现的遗憾,我想说的是,运动员能有几届奥运会?更何况是像姚明这样优秀的球员,他在职业生涯末期能为中国篮球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我已经非常感恩了。 中国篮球这些年确实进步不小,CBA的发展也是势头良好,但这远还不够。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球员,包括女篮,能够走出去,打高水平的比赛,通过比赛提高水平,再通过高水平比赛带来的关注度引起社会关注,提升商业价值,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中国篮球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启动的联赛职业化改革是改革路线图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从管办分离开始向职业化迈进。改革路线图第三阶段是从2020年到2025年,重点是市场机制的完善化、国家队成绩的稳步提升以及中国篮球协会的实体化改革。
具体谈到联赛的管办分离和职业化改革,姚明的思路是先完成管办分离的制度设计,同时在俱乐部层面成立中职篮管理公司,委托管理联赛。从本赛季开始,中国篮协就将竞赛体系、商务开发体系、法律标准体系的管理权和监督权授予中职篮管理公司,同时开始推动职业联盟的组建。中国篮协在管办分离完成后,将重点转移到标准、准则、规则和规范的制订上,转为政策和标准的制定、监督和管理者。
在管办分离和职业联赛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篮协还要注重各级各类青少年联赛的打造和竞赛体系的完善,以及为市场服务做好基础建设。中国篮协将在青少年联赛和群众篮球的管理和开展中,采取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委托社会团体管理的办法,让更多的社会机构参与进来,通过市场机制推动中国篮球的改革和发展,并通过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等手段,推动科学选材和青训体系的打造。
在谈到国家队的改革时,姚明表示,2017年是国家队的新周期,要努力打造国家队的“集团军”体系,通过俱乐部和国家队的相互促进,来全面提高中国篮球的整体竞技能力和后备人才实力。通过“红蓝”两支国家队的平行组建、平行竞争与平行发展,来促进中国男篮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在东京奥运周期中实现新的突破。通过U18、U16国少队的平行发展和科学备战,来解决后备人短缺的矛盾。中国女篮则继续保持集训备战体制,全力备战2020年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