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筹资活动有哪些?
1、吸收投资者的投资,设立公司,有实缴资本金要求;
2、向金融机构借款;
3、从非金融企业借入资金;
4、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 (实物、无形资产);
5、以其他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的现金收入和收到的利息、租金等;
6、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款项;
7、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即利息收入);
8、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支出;
9、购买原材料、燃料、包装物、运输工具等其他支出;
10、支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
11、缴纳增值税;
12、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
13、计提折旧;
14、摊销费用;
15、支付经营用的租赁费等;
16、购买股票、债券进行的交易;
17、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以上7个方面分别对应于财务报告中的七项内容,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部分,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需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而企业筹资活动所引起的相应经济业务则包括上述1至6项及第18条。其中前17项内容与公司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属于投资活动的范围,只有第18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款项才是公司获取的净收益,否则就是投资损失或成本。
(一)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筹集资金
新成立的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筹集资本,按规定,新办企业要按照投资方出资的出资协议或合同规定的期限和金额投入资本。企业经营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生产经营因素的变化,需要购置先进的设备,重新选择场地和扩大生产场地,也需要增加投入资本。企业扩大规模和改善硬件设施,需要向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甚至需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筹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二)根据投资者经营决策需要筹集资金
企业为了长远发展,需要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投入更新改造的资金,用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开发,技术改造和更新设备。这些资金来源于企业税后利润,或利润留成。在留成的利润不足时,要向银行贷款解决。
企业面临经济危机和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或者由于经营决策失误,盲目发展新产品,或不作市场分析,盲目从事生产经营,导致资金短缺、入不敷出、入难抵付,为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办理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甚至不得不发行企业债券,作为解决困境的筹资。
(三)根据企业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筹集资金
企业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和增强发展后劲着眼,对某些产品进行重点投入,需要筹集资金。这些产品的研制、中试和生产,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来源于企业利润。在不足时,应办理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或发行企业债券来解决。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决定吸收更多的股东加入,扩大股份,增加资本。根据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实际需要,决定再申请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并需办理审批手续,经过批准后,决定扩大股票面值和发行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