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升什么关系?
五行的相生,是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关系。这个顺序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阴阳转化的过程。 如夏天炎热,草木茂盛;秋天草木开始凋零,同时草木中的果实成熟,此时阳气逐渐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所以有“燥甚,木坚金液”的说法,即秋天金水旺;冬天天气寒冷,万物凋零,阳极阴盛,水中金沉入底;春天草木萌芽生长,阳气生发,金从水中浮出并逐渐明亮起来,因此有“润极,黄金白银”的说法(因为水是克火的,所以含有灭火的意思);夏季阳气达到顶点,树木茂盛至极,这时金受火制而内敛,所以有“炎极,金石流洞”的说法;长夏季节,阳极阴盛,雨水丰沛,土厚而金埋,所以有“溽暑热极,庚金受制”的说法。
五行相克:是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互制约过程。其实质是阴阳力量的消长,也就是所谓的“胜者制之”。由于它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运动的变化规律,因此被古人视为自然界的“五伦”之一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五行是指木、火、士、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说用以描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事物的运行变化,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五行学说渗透于中医学的各个方面,用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规律。例如以五脏、六腑及五官、形体等组织结构的名称来划分并归纳其生理功能和病变规律,构筑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从而形成了五脏系统学说。
所谓"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火曰炎上",引申为温热、向上等;"土爰稼锅",引申为生化、受纳、承载等;"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收敛、清洁等;"水曰润下",引申为寒冷、滋润、下行、闭藏等。木、火、土、金、水及其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温热、向上、生化、承载、肃杀、收敛、清洁、寒冷、滋润、下行、闭藏等,仅仅是一种现象和概念,而无法进行检验和度量,如果赋予不同的五行以数字和度量单位,则不同五行所代表的抽象概念和意义就变成了可以进行计算的实体。这种做法既符合五行的特性,又符合量子物理的要求,所以将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与数(量)值、波(尺)值、质(能)值相对应,从而实现五行与量子数、量子波、量子能的相对应,然后对所赋予的量、波、能值进行计算,所得的结果如果与中医的理论相符,则表明上述五行学说可以与量子理论等同。反之,则不能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