宙字五行各属什么?

宣思涵宣思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宙”字的字义和起源,这里不再多说(详见我的另一个答案)。 今天来说这个字五行属什么,以及为什么是这种属性。 首先这个字属于“衣部”,因此可以找到它的本义——衣服。而所有的“衣部”的字,其本义都和衣服有关。 根据《说文》的解释,“宙”的本义是“舟舆”。什么是“舟舆”呢?就是船和车子。这里的“车”就是古时用的那种有轮子的交通工具,而不是现在的汽车。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舟”的意思是“船”,但是古时候的“舟”除了指代船以外,还指“筏子”“独木舟”等,这些工具显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交通工具”,而是用于渡河或捕鱼的简易船。

那么“宙”的本义是“用船车和船只”,这就涉及到了两个物质——“车”与“舟”。在八卦中,“震为木,为春;巽为木,为风”,因此春季属于木。同样道理,上古时代的车分两种,一种是用牛拉的车叫做舆,属于土地,另一种就是水中的船和舟(其实还有竹木编成的筏子),属于木。所以“震为车,巽为舟”。

“震为车”很好理解,因为车轮就是由“震”这一卦的形象演变而来的。“巽为舟”也很好解释,因为古代帆船都是扎木头的,而且木制帆船的风帆是下垂的,所以用“巽”形容。 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震为车,巽为舟”——这个顺序对吗?我认为是不对的。根据我对甲骨文和金文的观察,应该是“震为舟,巽为车”。这是因为金文字形“车”下面是个“辛”,也就是“梳子”的“梳”。在古代,梳子和舟船的关系极为密切。首先是梳篦都是用竹子做的,其次,古人把梳理头发叫作“航复”,可见“航”通“珩”,而“珩”就是在船上插的梳子,用来梳发。

综上,我怀疑“震为舟,巽为车”的这个顺序很可能是错的。 “震为舟,巽为车”还是“震为车,巽为舟”这个问题,涉及到古人是如何发明制造的,一个是“顺水推舟”法,一个是“逆水行舟”法,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华雯静华雯静优质答主

五行在传统文化中也称为“五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创造的一种用来解释宇宙万物的虽然比较简略,但表达方式更加形象的阴阳五行学说,并非现在普遍认为的与“四体液说”一样的朴素唯物论的物质观。由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要素组成。

五行学说的起源很早,起源地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也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其运动变化的动力。宇宙中任何事物,凡是本原都是出自这五种物质,都可通过“比类应象”的方法来归纳为五种物质,在某些属性上与之相类,凡属与木、火、土、金、水的某一行在属性上相类的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被归入该行。由此,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也成了五类功能属性的代表符号及五种不同的运动变化形式的范畴。后来,五行学说又成为了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在五行学说理论体系中,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属性根据“比类取象”的方法归纳为五类,但每一类又可以再分。例如,属于“木”行的有肝、胆、筋、目等;属于“火”行,有心、小肠、心包经、脉、舌等。“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均被归纳到五行的范围内,借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工具,说明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复杂关系。

“比类取象”的方法,是五行归类的基本原则。即根据事物特征或现象属性的某些共同点,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推类其他。比如,把“木”行的特征规定为“曲直”,这是由“木”字本为植物、具有生发、条畅的生物特性,以及枝干的生长状态所决定的。“曲直”这个特性,又可用于说明其他具有生长条达之性的物体或现象。于是就从“木”字本身的含义推导出“木”字行的特征,又根据上述的“木”字行特征比类其他,演绎出归属于“木”行的各种事物。这样,植物枝干、生长条达、发育生发、曲伸等各种生物、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的“生发”、“升发”、“疏泄”、“调达”之性,都被类推、归纳为属于“木”行统一体范畴的事物。在把“曲直”定为“木”之偏性的同时,自然就把“木”视为“曲直”之象,由此把具有“曲直”之象的一切归入“木”行范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