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什么生肖?
湖南省位于中国的南部,界于东经108°47'-114°51'、北纬24°39'-30°28'之间。省境西、南与云贵高原接壤,东和东北部分别与江西、湖北为邻,北部和西北部与京广铁路及湖北省西部相连。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即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新石器时代,湖南先民创造了世界文明奇观——新石器遗址群。
湖南是湘楚文化的发源地。《尚书·禹贡》中记述的“荆、衡”地区,即为湘楚文化起源的中心地带。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属楚地;秦统一中国后设郡县,湖西南隅置长沙郡,湘楚文化开始以长沙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开来。 汉朝时,中原士族多次向南迁徙,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对湖南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汉灵帝时,长沙人蔡哲等上书建议开辟伊洛渠灌溉稻田,引源济流,既便耕作,又利民生,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并付诸实施,这对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隋唐五代时期,湖南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成为了中原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中就有“赣鄱千载,湘汉三分”之句,将湖南与江西并称为“千古繁华之地”。
南宋时,湖南大部分地区已为南方少数民族所居住,成为宋廷控制下的羁縻州府。元明清三代,湖南的政治地位和经济水平都有很大提升。明代在全国广泛设立卫所军屯,湖南大部分耕地都分布在卫所附近,由驻军负责耕种,军粮归官府所有,是明代湖南垦殖运动的主要动力之一。清初,湖南巡抚奏请皇帝批准在洞庭湖区围垦造田,并在长沙城南修筑堤坝蓄洪,使湖南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初期,湖南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醴陵陶器、浏阳夏布、宁乡冶炼等民间手工业,为湖南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期间,湘鄂川黔边区成了大后方重镇,大批企业内迁至此,为湖南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