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五行属水吗?
“雨水属水”是《尔雅·释天》中的原文,现代学者们多认为这是一篇东周的文献。 这一篇中讲了四季和二十四节气,以及它们对应的节气花树(不是花,是开花植物)。其中春季六个节气对应的花树分别是:迎春花(木本)、杏花(草本)、樱花(木本)、海棠(草本)、桃花(木本)和梨花(草本)。
夏季六个节气对应的是:荷花(水生)、栀子花(水生或耐阴)、石榴花(灌木)、紫薇花(灌木)、茉莉(灌木)和玫瑰花(灌木)。 秋季六节气对应的是:金盏菊(草本)、菊花(草本)、芙蓉花(水生)、木槿花(灌木)、桂花(木本)和梅花(乔木)。 冬季六节气对应的是:山茶花(灌木)、梅花(乔木)、水仙(草本)、腊梅(灌木)、银柳(灌木)和铁树(亚热带树种)。
现在问题出现了,《尔雅·释天》原文中,只有“春分”“立夏”“夏至”“大暑”“处暑”“白露”这六个节气的花草有解释,其他节气没有解释,说明这六个节气之前的历史传承中,这些气节的节气花是有一定公认的固定位置的。而“雨水”——也就是公历的一月二十二日到二月二日之间——在春秋战国时似乎并没有固定的节气花。
汉代的著作如《韩诗外传》、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中,提到了“雨水”节气有草木萌芽。但这里的“草木萌芽”是否就是现在的“雨水发芽”,现在似乎没有人支持这种观点了。 晋代著作如郭璞注的《水经》、陶弘景撰的《本草经集注》中谈到立春的时候都有“桃树始华”一句;唐代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关于立春则有“桃始花”一句。这说明唐朝乃至更早以前,人们认为春分的节气花就是桃树。但这并不符合我们现在一月份欣赏桃花的习俗。
宋代以后,尤其是明代的专著如高濂的《遵生八笺》,袁宏道的《瓶史》等,开始提到“雨水”的花是山茶花,这里应该受到了南方地区习俗的影响。不过,这里的山茶应该是茶花的别称,而不是指山茶科的山茶属。
到了当代,1979年出版的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植物学》教材中讲到早春常见树木时,特意指出“北京的公园常见的早春花木还有山桃花、玉兰花(玉兰属)、海棠花(海棠属)”,而山桃花就是桃花。这本教材影响巨大,据说供下了好几茬学生,可见此书质量之高。那么,这里的山桃花肯定是现已被确定为错误表达的“雨水花”了。 根据历史文献来看,“雨水”作为二月节气的名称是在宋朝之后才确定的,而它的代表花朵也是从明朝才开始逐渐确定为山茶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