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在五行属什么?
《五行》中的“行”,是动的意思。它表示的是五种运动状态,与方向无关。 “风”、“雨”“雷”、“电”、“云”都是运动的,有方向的。它们属于五行之中;而“水”和“火”是静止的(对自然界而言),但“水火既济”、“水灭火”也描述了它们的动态,它们是五行之“形”,而不是五行之气。 古代的中医用五行来形容人体的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人体是一个小天地,人体的五脏对应着大自然的五常、五时、五色等。它并不是指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在人体上的体现。
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人体的生理结构、自然界的生物进化都是有依据的,这些依据来源于“象”。也就是说这些理论是对应于事物的具体形象——大象,而不是抽象的数字“12345”——小数,或者是自然界的现象——“风、火、土、金、水”……五行。
五脏、五味、五色、五时的对应关系是这样的: 肝心脾肺肾——木火土金水 五味:甘苦辛酸咸 五色:青红黄白黑 五时:春长夏夏至秋季冬冬季 五行之气:阳阴阴阳阴阳 “酸入肝”不是指酸味进入肝脏,而是酸味具有收引的功能,适宜肝脏疏泄的生理功能。如果人体患病,病理变化符合这个五行逻辑,就是正确的诊断,如肝病口苦,肝火炽盛,心火亢盛……
中医的五行应用于实践是有条件的:
1、必须明确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即知道“为什么”会生病,才能运用五行来指导临床实践,否则盲目的运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治病,很可能会耽误患者的治疗。
2、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可能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治疗时应区别对待。不能认为属于同一类疾病就用同一方式治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时候更加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