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夏天比往年更热吗?
我也不知道啊,热到发紫。。。 坐标,北京,东三环边上。 这几天每天中午都是35度以上高温,晚上回去也经常在34、5左右。 以前都没有开空调的打算,最近几天都是早晚各开一会,白天室内接近40度,不开真的受不了。 我觉得我的汗腺在今年的高温下已经充分打开,我不再像大一开始那么怕热了(大一那年去内蒙古徒步,我竟然因为太热半夜中暑,差点晕倒)。今年即使这么热的天也没有让我大汗淋漓的感觉了。
我们宿舍有两个南方姑娘,一个重庆,一个杭州,对高温的耐受程度比我低很多,她们感觉温度高一点就浑身不舒服,每天必开空调,还买了很多冰棍雪糕什么的,我看她们的汗也不如我出的多。。。
不过,我觉得我可能承受力好一些是因为我在大学期间长期参加体育运动,体能较好,而这两个姑娘并没有。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影响了我们对高温的敏感程度呢?
对了,昨天看到新闻,说是有观测表明北极海洋暖化速度是之前的60倍,看来真的是地球进入一个新的高温期了,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尽量节约用水用电,少开空调吧。。。。。。
其实,今年的高温主要是发生在华北地区,特别是7月份北京出现了43℃的高温,而华南却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当然也有南方地区的梅雨)。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要从今年大气环流的异常说起… 从上图可以看到,在厄尔尼诺年,太平洋高压位置偏北,我国受到西伯利亚低压的影响会更大一点;相反,在没有厄尔尼诺时,太平洋高压的位置就会更靠南一些。
现在,从海平面气压图上看,在5月的时候,日本附近有一个弱低压影响我国的东北方向出现了一条气旋带状云带,同时在我国东北地区有暖涡的存在使得东北地区持续升温并造成了暴雨和洪涝灾害。随着气旋逐渐东移,到了6月中旬又影响了江南地区导致了暴雨。
而到了7月初时,日本以东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低压系统向亚洲大陆移动,并且此时正好是副热带高压的脊线位于西北太平洋上。这个新形成的低压就与副高一起形成了“双高”形势(因为副高一般是单压)从而使得华北地区出现高温干旱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