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12日属什么?
这只是一个古老的说法,现在不用这个了 古代人把一天划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对应一个地支。这样一天就可以用十二个字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发现,一天之中,天地之间的阳气是从寅时开始生发(从黎明到太阳出来这一段时间),到卯时达到盛,然后慢慢下降,到亥时尽。在阴阳学说中,把寅卯辰称为春天,称木;午未为夏天,为火;申酉亥为秋天,为金;子丑为冬天,为水;辰戌丑未四季末月,为土。
根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一天可以分成五季。每季包含三个节气,也就是六天。这样一天就是由六个六时刻组成。而一年有365.2422天,也就有720个六的时刻。根据时间先后排列,正好是一年。 所以古人用五个季节来代表五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根据阴阳学说的推算,在一天之内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阳气到达极点,阴气开始生成。所以一日之内的“阳极”时段,应该在午时前后,而“阴极”就应该是子时(晚上二十三点至凌晨一点点)。子午冲,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眼睛一样,是一个循环的开始与结束。
现代科学证明,每天午时以后,大脑开始活跃,一直到下午五时至七时,身体各部分机能都处于旺盛状态。这时如果休息不好,就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所以古人造字很有道理,午的下面是个工,就是说午时之后,应该积极工作。 子时则是阴阳交替的时候,也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候,最好睡眠。所以一天当中,子时前后的睡眠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