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五行是什么?
“淇”字在起名中一般指河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最早其实是水名。 “淇”字在古代,写作“淇”或“淇水”。 《周易·乾》:“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月。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履霜,坚冰至。阴始凝也,冰之未泮,土气始振,凝于阴气而津液不生。”其中的“淇”字,就是指河水的意思。这是“淇”字最早的记载了。
战国文献《楚辞·离骚》王逸注、东汉王充《论衡·书解》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中也都提到过这条河。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雲寺》中说,“石勒建石陽城,因山為壘,高八層,周十三里餘,以風調雨順為意焉。城中有池,環池多賢人廟、梵宇及僧房。西南角有倉頡廟」。
西晉時洛陽令張華說:「豫州界有東西兩池,是漢光武帝劉秀起兵之地。東南角上有一石桥,極好观望。每至八月立秋節氣,涼風來晚,日暮時分,天漢少微三星(即昴宿)光明燦爛,遥望東南,青葱特別鮮美。」這裡提到的「橋」就是「淇水桥」了。據說這座橋非常長,能通車馬。 除了洛陽之外,在許多古代都邑的記載中都曾出現過「淇水」的名字。像戰國時齊國的都城西邊有一條河叫“淇水”,《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中就記載了齊國與魯國的一次戰鬥:「齊師滅莒。」而《公羊傳》中也說得更明白:「淇水,濟水之名也。」「濟水之名者何?北濟也。」事實上,今濟宁市以南的古濟水河道,直到今天還稱作“古淇河”,流經地方叫做「古道河镇」,這裡也是古濟水入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