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属于哪个行业?
自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责令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尽快做出回应后,舆论对于这个所谓的"药厂"究竟是做什么的、它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是什么关系等相关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23日,中研院中药所公布了所涉及的有关合同及账目,但媒体上相关报道所涉及的内容仍然过于专业、过于简略、过于缥缈,广大读者依然看不到这个所谓"药厂"到底有多大、到底有多厉害,依然搞不清楚这个"药厂"究竟是干什么的,依然不知道它和中国中医研究院是什么关系,依然看不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所指的"关系"究竟在哪里,依然糊里糊涂。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的"药厂"究竟属于什么性质、从事什么业务,为什么要在中药所的牌子外面再加一个"药厂"的牌子?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的"药厂"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建厂,是我国唯一一直连续生产中药制剂的大型企业。根据中药传统炮制以及现代先进技术;根据传统的验方和现代科学研究,开发新品种97个,年生产能力2400多万袋。该药厂主要生产冲剂和煎膏剂,以及部分丸剂。
这个"药厂"是我国唯一一生产中药制剂的大型企业,显然是一个国企。但它又跟中国中医研究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根据1981年6月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所、国营长寿药厂整顿治理措施》:"一、调整领导体制。所领导成员兼厂长,对全厂实行统一领导。所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全厂工作,并主管生产技术工作;厂长分管生产行政工作,协助所领导做好本职工作。二、建立健全机构和规章制度。根据所生产发展及现代化管理要求,设置适当的机构,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三、发展经济,提高经济效益。按劳取酬,同工同酬,生产任务包干。强化经济责任制,加强计量、检查、统计、财务等工作,实行经济目标管理。四、稳定队伍,加强教育。建立人员基本资料卡,加强职工考核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全体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倡为人民服务、献身科学的精神,坚决打击违法乱纪行为,不断改善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稳定队伍,提高企业向心力。"
中药所的生产业务最初由卫生部主管(见1956年2月《中央卫生部中医药管理暂行条例》"第二十条 中药业:(一)制定发展中药生产事业的具体规划,加强对中药生产单位的领导、检查和监督;分配和管理国家收购中药,检查认证中药产品的质量;管理中药制剂的工业规程,改进中药生产技术和设备"),国家医药管理局成立后转由该局中药业务科/处(中药工业局)管理。1981年再次进行调整,改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主管(该所创办于1955年,系中国科学院下辖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1994年,国家经贸委、全国经贸委副主任蔡世伦在"全国医药行业的战略性调整座谈会"上指出:"对中药的生产企业,既要重视发展以企业为单元的生产规模,又要恢复、发展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科研单位、医院为主要力量的处方药生产。"这为建立中医药科研、教育、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着这种思路,1996年初,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北京药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联合,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挂北京同仁堂制剂所的牌子。
经过1996年的联合,中国中医研究院与北京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系已经发生变化,不再是厂所合一的隶属关系。200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批准成立北京同盛堂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该公司是由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经营的中外合资药品生产企业。以上三个名称虽然不同,但都是中国中医研究院控制、其人员、业务、资产没有独立性、主体性、不存在所谓独立的"药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