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产生的原因?
看了很多答主的答案,感觉都很有道理。下面我简单总结一下: 1、深圳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城中村 深圳是一座濒临大海的城市,有海自然就会有风浪,深圳又比邻香港,所以很早就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
2、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物——统建房 很多人应该不知道什么是统建房,在计划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分配制度,政府统一建设了这种房子,每户按标准面积住房,超出部分按市场价格购买。这样的设计自然是符合当时制度的,但到了市场经济的时代,它就显得格格不入。因为超出的那部分房款相当于租金,如果房子住得很舒服,没人愿意搬走,那么就会一直交房租给国家(即房东)直到房子拆迁或重建。国家也拿这些房屋没辙,因为产权是归国家的。于是它们就这样保留了下去……(补充:其实这跟改革开放初期的房改政策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那个时候普遍房价还很低,国家推出房子改革的政策,把原来的单位房改为市场调节,超过标准面积的要补交差价。但是很多家庭原来分房的时候并没有按照标准面积来分,所以出现了很多“超标”的现象。这一方面刺激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城中村现象打下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改善,原来那种拥挤的统建房已经不再符合他们的要求了。)
3、土地制度的改革 深圳作为新兴的大城市,它的土地政策不同于其他城市,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行的是“土地国有,用途管制”的制度。也就是说土地的产权是国家的,你只有使用的权利,没有交易的权利(即转让)。对于商业用地,它的使用权限是40年50年的,到了使用期限,如果不续期,土地使用权由国家收回。这样的做法在市场经济初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它能保证交易的公平和秩序。然而到了市场经济的中后期,它就开始显出弊端,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这样的规定显然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为此,国家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取消了土地出让金,允许土地自由流转,实行“房地产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