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宫是什么生肖?
古代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五行为金、木、水、火、土,每行各十七颗星,总共一百四十四颗星,用来说明宇宙间事物的运行和状态。其中,把东方七颗星叫做“青龙”,西方七颗星叫做“白虎”,南方七颗星叫“朱雀”,北方七颗星叫“玄武”(龟蛇合体),西北五颗星叫“勾陈”(玉皇大帝的坐骑——玉麒麟)。剩下的五十颗,中为天皇大帝,其周围左右各十颗星,共计三十颗,称为“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三垣”里还有十二座星辰,它们分别是:牵牛、织女、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十三个星星是永远都挂在天空中不会移动的。其他几千颗星星,都在不停地绕着北极星旋转。于是人们用十二地支来描述它们运行的状态: 子时(23点至1点),斗柄指向东北,此时太阳落在地平线以下,地面上的影子最短;
丑时(1点到3点),斗柄指向东南,这时太阳升起不到半空;
寅时(3点到5点),斗柄指向西南,这时太阳高悬空中;
卯时(5点至7点),斗柄指向正西,这时阳光照射地面最强;
辰时(7点至9点),斗柄指向西北,这时太阳由中天逐渐偏西;
巳时(9点至11点),斗柄指向正南,此时太阳高度最大;
午时(11点至13点),斗柄指向正东,此时的阳光最烈;
未时(13点至15点),斗柄指向东北,此时日影最长。
申时(15点至17点),斗柄指向西北,此时太阳由偏向西转向落山;
酉时(17点至19点),斗柄指向西南,此时日落西山,阳光照耀方向最小;
戌时(19点至21点),斗柄指向正西,此时是一天内万物活动能力最强的时刻;
亥时(21点至23点),斗柄指向正北,此时太阳完全落下,一天结束。
古人根据对自然界的现象长期观察和总结,发现上述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就用十二地支来表示这些运行状态,并用“子午卯酉”代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子午卯酉为日之行。”
由此可知:从农历七月到十月,“月离于毕”,月亮始终围绕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进行顺时针运动,也就是说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宿月”的开始,每个月的最后一天是“尾月”。 那么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每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一是“朔”,每个月的最后五天为“望”。所以农历七月、八月、九月、十月都有“望”,只是农历七月“望”时,月亮位于“尾月”,而农历十月“望”时,月亮刚好位于“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