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伊拉克比中国强吗?
当时的中伊关系是非常好的,好到有点过分的程度。 1979年8月两伊战争爆发时,中国支持伊拉克反侵略,谴责伊朗的外戚叛国行径;而到了1980年5月,中国又率先批准同伊拉克建交,并派团参加伊拉克国庆日庆祝活动。
中国为何对萨达姆·侯赛因的伊拉克如此友好?原因不复杂,还是那两个字“石油”! 从1973年到2003年底,沙特阿拉伯向中国提供了大约720亿美元的石油,伊拉克则向中国提供了高达1360亿美元的石油(这一数据没有包括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从中国进口的军火)。中国用这些石油资金,建成了一条长达万里、被称为“石油生命线”的输油管道。
当然,友谊是相互的。在80年代之前的贸易往来中,伊拉克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产品,而出口至伊拉克的主要则是化肥、农药和机械。但随着两国高层交往以及美国围堵战略的不断升级,双方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开始向伊拉克出口大量军用物资,例如军用车辆、火炮、导弹、雷达、飞机等,而伊拉克也不断追加从中国的石油采购合同,金额达到创记录的60亿美元。
两伊战争的爆发,并没有影响双边贸易的进度。1980年中伊贸易总额达到了48.5亿美元,其中伊拉克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额就达到了39亿美元! 那么,当伊朗入侵伊拉克,并迫使伊拉克部队退出科威特后,中美伊三角关系顿时发生急转直下。
一,美国率先抛出了《赫尔姆斯—伯顿法》制裁伊朗,禁止两国开展任何业务(包括贸易、投资和技术转让);
二,中国在联合国一票否决了美方的议案,并继续与伊朗开展贸易(特别是铀矿石、化肥等领域),间接支持了伊方抵抗美军和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三,中东局势陡然紧张,作为苏联盟国的伊朗为了寻求对抗美帝势力的同盟,大力强化了跟中国的关系,尤其是军事领域合作,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根据公开资料记载,1985年中国向伊拉克出售了价值5亿美元的武器,而在1986年更是追加了5亿元的军火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