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冲撞只有cba有没有?
首先,CBA的规则确实比不上nba和欧洲联赛,但是!是比起以前有进步,毕竟中国是个篮球弱国。 当年看08奥运会,中国队与德国队比赛的时候,郭艾伦才14岁…当时我就觉得这小伙子以后必成栋梁之才,果然现在成长起来了,并且成为男篮唯一值得期待的希望了。(易建联心塞……)
至于你说的这个犯规,在职业赛场上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这么夸张。 这叫合理性冲撞,讲究的是运动员在对抗时的选择性失位,也就是说,你在防守时,因为对方的运球节奏和方向已经决定,所以不可避免会发生身体接触,但是在这种双方都做出选择性的失位的情况下,如果造犯规的话,是很不应该的;而假如对方上篮或者跳投,在你已经卡住位置的情况下,他为了改变投篮姿势导致失去平衡而摔到,这在NBA以及欧美赛场都属于合理冲撞的范围之内。
当然,这种程度需要运动员自己去把握,比如对于姚明这种内线巨人而言,这种程度的冲撞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很多外线球员,尤其是身体素质出色的后卫来说就很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这也是国内球员急需去提高的地方——不是说要跟国外学习,而是说需要让自己更加理智地去判断和使用自己的身体。
合理冲撞出现CBA联赛主要是因为CBA联赛的水平和NBA的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且NBA很多的规则还没有普及到其他国家的联赛之中,所以CBA联赛裁判的判罚尺度以及一些规则和NBA有所不同。NBA不存在合理冲撞区这一说法,进攻队员在三秒区上空必须将球投出,否则会被判走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内线在落入合理冲撞区后会有勾手或者三秒区正上方投篮的原因。
合理冲撞区是指在篮球比赛当中,篮下矩形标识内的区域为合理冲撞区。攻防双方在合理冲撞区域内发生身体接触,裁判员不会轻易判罚。这里需要强调几个关键词“在合理冲撞区域内”和“身体接触”。这里就产生两个可变因素,第一个是是否在合理冲撞区域内发生身体接触,这里就出现了“疑似踩线”等边缘判断,由当值主裁决定。这里也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由于“疑似踩线”等边缘判断具有很高的主观性,不同的裁判员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导致了一些看似严重犯规而裁判员并未做出判罚的现象;第二个可变因素就是身体接触。这里需要明确身体接触发生的严重程度,这也是“合理冲撞区”这个名字的本意。这里的“合理”存在两个度的考量,一个是否造成了犯规,这要由裁判来决定;第二个度是尺度范围,不同的裁判对于这个范围的掌握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