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都有哪些生肖?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十二星座,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创的纪年方法。虽然最早源于我国,但是如今已成为世界华人乃至外国人的共同文化遗产。它是以十二种动物来称呼每年的年份。 比如今年2021年是牛年,明年是虎年……以此类推。
那么这十二生肖又分别是指什么呢?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十二种动物至今仍是我们常用的称呼,但古人可不只是用这十二种动物来称呼这一年。据记载,在汉朝,人们常用“甲”代表子鼠,用“乙”代表丑牛等;到宋朝,人们开始使用“子”“丑”“寅”等字代替;而明朝后,民间普遍以“干支”作为新年岁首。直到今天,我们计算年龄时,还在沿用这种记年方式。
除了作为计年方法之外,十二生肖还被用于计时。在我国古代,人们用“子时”“丑时”等表示时间概念。子时指23时至1时,丑时指1时至3时——以此往后推,至明至暗。不过现在这样的计时方法已不多见。
有些地方还流行用十二生肖给孩子起名。
十二生肖起源悠久,其是中国及东亚地区的记年符号和娱乐文化。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假说,成为了民间信俗的象征体,同时出现了代表十二肖像神。
十二生肖的主要作用是计算人的十二年寿次。生肖亦用作人和事物的代称或象征。“属”的本义是指动物因生育而具有共同的属性,所以生肖又称性格年等。现代则一般称属相。十二生肖的传说源于汉族对宇宙和自然的探索和想象。
十二生肖在中国乃至周边地区都是普遍流传的习俗。人们根据这12种动物的不同特性,来预测人的命运和事情的发展。在纪年的时候,人们也习惯以十二生肖作为纪年纪念的标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十二生肖还影响了许多人的生育选择。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着一些与十二生肖有关的信仰行为。例如,正月十二到十六日人们在晚上出门的时候要提着红灯笼,不能大声说话。据说这是“送龙灯”,是为十二生肖的“龙”送灯,让属龙的来年有旺盛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