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行不成财阀?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先亮明观点,我认为中国是行成一帮准财阀的,这个帮就是红色资本家群体,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①都出身贫寒,白手起家 ②都和共产党有深厚背景或关系 ③都在改革开放前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④都依靠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壮大自己 ⑤都可以不受约束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并且不受惩罚 ⑥都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党的英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人民公社的功劳 所以我说是一帮而不是一伙,因为其中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爱国的,他们中很多人确实也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比如修桥铺路,救济贫困,捐资助学等等。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为这些企业家辩护或者洗白,我只是从历史客观性出发来讨论这一群人的特点而已,在改革开发后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他们能迅速积累巨额财富并形成巨大影响力,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解释的事情,如果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的话那就是:这群人在“合法”范围内(注意我的用词)得到了他们本不应得到的东西,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真正应该获得这些东西的人却没有得到。 我不是学者所以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这个话题,但我曾经听过一个学者演讲,他提到一个问题让我至今印象深刻且深有感触,他在讲到贫富分化问题时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穷人的消费水平,他以1980s的中国城市居民为例,那个时候一个普通工人的月收入是300块,而一天的午餐费大约是5-6块,也就是说一天吃三顿午餐花的钱加起来也就顶个半个月的收入,现在呢?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一个月的收入也是三千左右,而一天的三餐加一起也得要一百多,相当于三四个月收入。
所以说如果以生活水平来衡量,1980s的工人和现在的农民工其实差不多,都仅仅够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根本没有多少剩余用来享受或者投资,那么谁还会有什么欲望去创业或是投机呢? 说一点可能的题外话,我认为社会公平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运行状态是否健康,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感较低则意味着这个社会的资源和财富分配存在严重的问题,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努力往往很难得到回报,此时若又有一个强大的意识形态给压迫者以口实,则很容易出现极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