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住什么人?
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虹口。 当时,虹口区居住的主要是中国人。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遭毁的花园住宅区龙之梦庄园(今乍浦路-塘沽路)、福佑路横浜路附近的洋房区和黄浦公园到北苏州路的英租界别墅区内,还保留了一些外国人的住宅。 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许多国民党员和军统人员迁入上海,他们在静安寺周边和虹桥一带购买了大量的房产。同时,因为上海的私塾教育受到国民党的重视,许多富商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些私塾读书(民国时期的上海滩,私塾可是比公立学校受欢迎啊!),一些原英租界内的旧式洋房也被买下来加以改造作为私塾的所在地。
我小时候住在武定西路,这里在“文革”前是上海市第一中学的所在地。这所学校创办于1946年,是一所私立中学,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潘光旦的弟弟潘达微。潘家在这所学校的旧址(现位于万航渡路和镇宁路的交叉路口处)建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池塘和水榭,环境十分优雅。不过好景不长,“文革”期间这所中学被改作了工厂。 “文革”后期,市一中搬回原址,继续办校,但武定西路上的花园已被另一所初中——长宁中学占用。这所初中的创始人是长宁区区委书记朱锦昌,他为了培养工农子弟上学,于1962年在万航渡路兴建了这所学校并亲任校长。 朱锦昌是江苏涟水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干部。他出身贫苦,小时候给地主放牛,后来做长工,因为接受新思想和共产党的号召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文革”结束后,武定西路再次成为市一中师生的住所。1985年后,市政府在这里兴建了住宅,原来的校舍改成了教学楼。 说到这所著名的市一中,它的建校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华童公学,这比复旦大学还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