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是什么五行?
这个问题很有趣,首先从字义上来分析“土”字的本义就是土地,而地球地面上的陆地部分是由土壤构成的,由土构成的花草树木大地河流等自然物才是我们肉眼所看得见的,所以“土”的本义是泛指一切土。 那五行中的土是什么呢?古人将世界万物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分别象征五行的木、火、土、金和水,并用它们来解释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生命现象和世间万物,《尚书·洪范》里说得很清楚:“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这里的“土”显然不是大地之“土”,而是五行中的土,用现代科学术语来说,就是宏观物质构成的行星系统,它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它们的卫星。
为什么将这宏观物质构成的天体列入五行之一呢?这是因为古人已经发现宇宙间天体运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物质运动的五个基本属性所决定的:相生相克。 相生即是一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五种状态:生、长、成、收、藏;相克则是五行之间一种抑制与被抑制的关系:克、耗、泄、杀、制。
在相生相克的循环往复过程中,整个宇宙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古人将五行中的土定义为“土生万物”,意思是说“土”具有生育万物的功能。而在中医典籍里,“土”还有另一个含义—脾胃。为什么要将人体的脾胃属土呢?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人体生命的延续和精神面貌的正常取决于脾胃的功能正常,而古代医学认为脾胃的功能在于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胃不能很好地化生气血(营养物质),那么生命就不可能继续存在,所以我们才说脾胃是后天的根本,生命力量的源泉。
当然中医典籍里的土还包含有其它含义,比如中医学上以脾主运化来概括脾脏的生理功能,又如中医经络理论中,脾对应的腧穴都有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等等,这些“土”的含义都属于中医范畴,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