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五行属行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木、火、土、金、和水被称为“五行”,五行相生相克。“金木水火土”这种表述,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篇》。五行中的每“行”都含义丰富、博大精深。如“水”行,除字面的本义外,还包括江、河、湖、海、泉、流、洋的等所有的“水”,其引申义还具有了流动、决断、进取以及冷、俭、智、狡、黑、润、污、浊等的属性。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这是一种简单化的哲学物质观。五行学说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推演化生,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纳入五行的体系,并以五行之间的生克规律来阐释和说明自然界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和运动变化,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五行相生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中的木,在自然界有生长,条达,舒畅,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具有生发,调达,条畅的生理特性。与木的特性相似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木行。在人体内肝胆、两目、筋、爪等具有木的作用,所以也都属于木。
五行中的火,在自然界有温热,明亮,炎热向上的特性。与火的特性相似的事物和现象属于火行。在人体内,心、小肠、汗孔、舌、血脉等具有火热的特性或者与火热的特性相类似,所以也属于火行。
五行中的土,在自然界有厚重,肥沃,生化,长养、生长的特性,与土的特性相似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土行。在人体内脾胃、唇、肉、口等具有生化长养的特性,所以也属于土行。
五行中的金属自然界具有清洁,肃杀,收敛,下降的特性,与金的特性相似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金行。在人体中肺、大肠、鼻、皮毛等具有清洁肃杀的特性,所以也属于金行。
五行中的水, 在自然界有寒冷凝聚,滋润,向下的运动趋势,以及沉静,闭藏的特性,与水的特性相似的事物和现象都属于水行。在人体内肾、膀胱、耳、骨齿、发、二阴具有水的特性,所以也属于水行。
五行生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规律。生,即相互滋生和促进,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克即相互克制和制约,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