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京官有钱结局?
自古以来,做官都要发财,至少也要富裕,这仿佛成了某些人的信条。人们甚至创造了许多词汇来形容这种现象,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因为做清官很难,所以人们一般不会去选择做清官,就算是有所做为,也会在大为大恶的基础上适可而止,不会真的去造福于民。
有些人做官是为了发财,也有些人在做官过程中不断地发财。有的人在还没做官之前就已拥有大量的财产,而做官之后也为之添砖加瓦,锦上添花。如和珅在还没遇到乾隆之前就已家产上百万,做了大官之后更是如鱼得水,发财发得不可估量。也有很多人在做官之后发财,但是这种现象一般是两个局面:一是做清官,但无奈手中大权在握,有人贿赂他,他也不好抵制。二是在任期间腐败不堪,中饱私囊。
不过,如果要是细细研究,我会发现清代官像集团中的“暴发户”其实是少的可叮,大多数的清官是处于“贫贱不能移,贵不能忘忧”的坚守中。
下面我们来逐个分析。其实“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当然有些知府确实会大肆捞银,但这只能是少数,而且这样的人也一般遭不到最后。因为当官的发财,最先要做的就是堵住皇帝的嘴,这样一弄,剩下的钱也就不多了。
那么哪些人会更富有呢?是那些在任期间腐败不堪,中饱私囊的官员,这种人往往会利用手中权力大肆的敛财,而且往往也不会遭到惩罚,或者即使遭到惩罚,所得到的惩罚也微不足道。但因为他们一般是利用权力,倒也不会很富有,因为一旦他们失去权力,那么便一文不名。其实还有一种,便是个人的资本在当官之后不断增值的,但这种人大都很清,只不过是享受当官乐趣,或者炫耀资本,并无捞取更多的财富。
只有真正掌握了极大权力,而且又不用对任何人负责的官,才会肆无忌惮的发家致富,而且一般这样的人最终也会落得个悲惨的下场。因为权力,会让一个人变得疯狂,将人的劣根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来,再加上没有约束,那么只好选择纵欲、贪婪。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用官职做交易,买官卖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且由于没有官制,清官有时也很难做起。不过,对于真正的清官,尽管国家给他们发的工资很少,但清官往往也有自己的补救方法,如生活俭朴,或借住在朋友家中,或俸禄全部用来救济穷人,自己生活上则很简朴。在有些地方清官反而更容易获得上级的认可和百姓的拥戴,只是由于在清朝晚期的统治集团中,有些人并不理解清官所带来的好处,只是从狭隘的方面理解,所以才会有“清官难得”的呼声。其实,从某个角度来看,这句话也是对的,因为要想当个清官,你得有资本。
在当官之后,有些人变得很奢侈,很腐败,虽然有些人说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毕竟古人就要享福。可这观点我是不敢苟同,因为这是一种败家之举,而且也是一种渎职,这种人往往会把手中权力当成捞取金钱和享受的渠道,最后只落得个家中金银如山,却最终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你是一个清代的官,你最好不要发大财,毕竟皇帝讨厌他的官像集团中有人暴富,这样很会被有心人惦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