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量化宽松为什么没用?

姜敬轩姜敬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量宽没有用,其实是对量宽的理解有偏差。 所谓“量宽”,是相对于“紧缩”而言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一般情形下,一国的央行实行“量宽”政策,是为了缓解市场流动性紧缺,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实施量宽政策的目的在于增加市场上流动的货币数量,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购买证券(如美联储买入国债)等。通过以上手段,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给量M1或M2,从而满足社会的流通货币需要。 但是,这种一般的量宽政策的实行是有其前提和边界的。

首先,这一般只适用于宏观经济面临衰退威胁的情形之下——这时市场的流动性本来就偏紧,因此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合适的;其次,采取什么具体的宽松手段,还要受到当时国内外的具体环境的制约。 以美国为例,去年初开始的一次量宽过程就是如此。去年年初,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为了应对经济的下滑,美联储实施了自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量宽措施:大幅降息至零利率附近并启动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随后购买了约2.5万亿的美国国债。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的施行,美国国债价格大幅度上升,给资金提供了良好的避险场所。但此次量的宽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的衰退趋势,GDP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直到今年第二季度才得以正增长。可见,即使在宏观经济环境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国家实行同样的量宽政策所起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国家面临着不同的约束条件,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如何协调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实现结构性改善,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面临的共同难题。

认为美国的量宽政策不起作用,是因为美国经济已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率远低于美联储的目标水平,如此宏观环境恰恰适合于实施量宽的政策工具。况且,从过去一个周期来看,美联储总共采取过4次量宽措施(还包括这次未完成的计划)。其中只有2009年的第一次量宽是在经济衰退期间采取的,其余3次都是在经济回升过程中为防范通胀而实施的。可以说,在过去十几年里,美联储对量化宽松的运用已经十分熟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