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叫韩国什么?
唐朝称“高丽”,宋朝称“三韩”,元朝称“辽阳行省”,明朝初年称“朝鲜”,万历三年(1575)始称“朝鲜王朝”; 朝鲜半岛的其他国家: 高丽王朝时,新罗国、百济国分别于公元668年和公元926年被高句丽所灭,其地归高丽王朝所有并隶属于高丽王朝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管理。由于新罗国留存下来的古文字资料很少,因此新罗国的名称在高丽时期被写成“辛羅”或“先羅”。
后三国时代中,辰姓新罗王族的宗室女子被封为贵妃,地位在李唐皇室之上。新罗成为高丽王朝与大唐帝国的宗主国。高丽的史书《高丽史》中记载的新罗国也均使用汉字标记的“辛羅”或者“先羅”。 在中国的辽朝和金朝时期,由于这两个中原王朝没有把朝鲜半岛作为自己的领土,所以属于高丽王朝的朝鲜半岛政权通常被称为“東夷國”“東朝貢國”“海外朝贡國”等。其中的“东夷”二字在中国古代文献里泛指华夏族以外的东方各族,并非特指高丽人。高丽王朝的史官们也刻意强调自己是“中华正统”,常常把自己记载成中国的一部分。比如,他们的历史书《高丽史》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依正史例,修编本朝实录”。
到了元朝时期,由于蒙古帝国疆土广阔,元朝的统治者又注重与高丽王朝保持宗藩关系,故而在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将原高丽国王李煦加封为“辽东公”。次年(1265),再赐给李煦“征东将军”印信。至此,高丽王朝的国君正式拥有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割据政权的国君才有的“爵位”,而李煦则成了“辽东公”。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李煦又取得了“征西大将军”的称号。这些“爵号”虽然是中国传统社会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封号,但却是由草原游牧文明衍生出来的,因为蒙古本来就没有严格划分中原汉地和漠北草原的领地权,也没有严格区分中原汉人和蒙古人的身份。因此这样的封号虽然不符合中原王朝的正统观念,却也在事实上的承认了高丽王朝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