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是指什么生肖?
鼠在十二属相中排行第一,与“子”时相对应,指夜晚十一点至凌晨一点之间。“子时”是一天的开始,是万象更新、阴极向阳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天气最为寒冷,所以子鼠具有冰清玉洁的象征意义,也是“鼠咬天开”的本象。 子鼠又是十二生肖的第一位,所以在道教文化中,子鼠被赋予了“第一生肖”的神圣属性。元明以来,民间信仰中的“太岁”又称“值年太岁”或“本命太岁”,以六十甲子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的第一个年份称为“值年”或者“本命年”,这一年被赋予“太岁庇佑 ,诸事顺吉”的意义。“值年”也被称为“值太岁”“坐太岁”和“犯太岁”。 “值太岁”“坐太岁”或“犯太岁”,这些词语看上去很神奇,让人不由自主地信以为真。其实,这都是古代人根据天文历法发现的规律性现象,并不存在迷信的成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这一天,就是新的农历纪元的开始,也叫“一元复始”。从“一元复始”到“万象更新”,期间共有十二月,每一月都有一个别称——正月“端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蒲月”,六月“荷月”,七月“兰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阳月”,十一月“霜月”,十二月“腊月”。
从“端月”到“腊月”,每个月都有对应的二十四节气,而每年的立春,就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发现,每当新一年的农历正月来到之时,北斗七星的斗柄会指向寅位;每一年立秋之后,北斗星的斗柄旋转的方向会发生变化,由此,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相应调整。
基于此,我国先人建立了完整的干支纪年法,用以记录时间。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可抗拒的规律——当斗柄指向寅位之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暖,正是“子鼠开天”的时期;而到了辰月,也就是农历的三月份,天地之间阳气渐盛,万物蓬勃生长,这不正是“丑牛耕田”的时候吗? 于是,子鼠和丑牛就被分别纳入天干地支系统,作为固定的符号象征岁月更迭、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