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是流动资产吗?
首先,要了解流动性和长期投资的含义 流动性是指现金的流转速度,也就是指你手里钱变多的速度。它可以是个数值(变现的速度)也可以指时间(短时间内变多/少)。一般用百分比表示:10%的流动性意味着每100元资金一年之后会升值(或贬值)10元。
在经济学里,把货币和商品都看做是同质的,因此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意味着在任何一个经济活动中,我们最终购买的是以货币计价的商品。所以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货币的流动性等同于商品的流动性——只不过计算起来比较麻烦一点而已。 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上面讨论的都是“流动性”这个词的最一般意义,它没有说明流动的属性是什么(比如它是金融资产还是实物资产),其实质上指的是,是否易于转换成一种资产,而这种转换不会带来损失。如果一项资产的流动性好,就意味着它在市场上容易被买进卖出,而不会因此而遭受损失。
根据上述定义,流动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货币流动性,另一类是资产流动性。其中,货币流动性又称为“交易性流动性”,而资产流动性则叫做“处置性流动性”。
长期投资和流动性关系的争论主要是发生在对于处置性流动性的定义理解上。本文提到的“长期投资”严格来说应该叫“长期股权投资”,是因为我国目前允许企业外币投资和融资,所以才有了“长期投资”的概念。按照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不包括短期股票投资,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长期投资”确实不是流动资产,但它具有流动性——只不过它不是基于货币而是基于其他非货币资产作为支付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期投资是一种以非货币资产置换货币资本的交易。 那么,这种交易有没有可能带来损失呢?理论上讲,任何形式的交易,只要价格合适(等于或高于其现在市场价格),都能达成,所以从理论上说,长期投资可能会有损失,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如果没有风险的存在,任何交易都不会出现亏损。
不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市场往往不能有效率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因而就会出现由于风险认识不到位导致的亏损。这是市场效率的问题,与流动性无关。 所以,通常来说,长期投资并不损害流动性。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为了进行长期投资而借入资金的话,则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速动资产),从而削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时,如果企业经营正常,利润到位,情况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可见,良好的企业经营是保障流动性和长期投资双管齐下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