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值得去吗?
个人认为,如果去成都的话,杜甫草堂是可以去的。 原因如下:
1.杜甫在唐代就是诗圣,有“小李白”之称;而宋代以后,他又被尊为“诗祖”;元朝的封庙敕葬,奠定了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明清以来,文坛领袖王士祯曾写《蜀道驿房题壁》赞之,“杜陵憔悴走江关,万里孤云蜀道难”;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时,特写诗一首,并命人将其刻于石柱上,立于草堂门外。全诗如下:“锦里船居懒画图,水村渔市晚凉初。菰蒲日暮浮萍满,衰柳晴天散雨余。蜀酒浓超陶静轩,蛮笺细腻肖吟君。诸公衮衮登台阁,谁续诗经未朽闻。”可以想见杜甫当年的盛名与文坛地位。
2.今天的杜甫草堂,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成都做了两年多乡村隐逸诗人。在这里,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等千古绝唱。他的名篇《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中提到的“丞相祠堂”,指的就是现在的杜甫草堂。可见杜甫对草堂的钟爱,而他自己也被后人尊为“草堂先生”。清道光年间的四川学政姚鼐撰文称:“余读子美之作,而欲往一游其所寄居所,则其宅既无迹可寻,其地为祠所蔽。惟北有浣花流水,横亘街衢,自名为‘浣花草堂’。”
3.从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而言,杜甫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中唐时期颓废萎靡的文风,开启了宋明理学以降的道德理想主义传统,其人格精神得到了后世极大的颂扬。明代文学家胡震亨称赞他说:“公之生平,盖以修济世之才,发为风雅之音,故所言者多兴亡之感,所录者无非律赋佳篇。且直叙其事,间形其词,而哀感顽艳,溢于言表。” 尽管有人评价说成都不及西安的唐代杜陵和洛阳的杜甫墓,但我认为如果说历史古迹的考古价值或文献资料的原貌保存而言,成都的杜甫草堂是不能和前者相比;但是就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文化意义而言,它又绝对堪称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