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属什么生肖?
“衣带”这个名称是个比喻的用法,“衣”和“带”都指古代系在腰间的服饰,而它被作为姓氏时特指代姓“翟”。《礼记·少仪》中就有“名非族,不称氏;谥,非祖,不称宗”的说法。也就是说,只有直系子孙才有资格继承祖先的姓氏(或号),庶出儿子没有资格取父姓为氏,只有复姓。所以“衣带”这个姓,其实指的是周朝时来自姬姓的后人。
那么周朝时这家族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呢? 据《竹书纪年》记载,周成王在位时,王叔康叔有功,被赐封于卫,而他的儿子公子惠伯(一作“惠公”)则被封在了殷。而史籍中常常出现“戴侯、康叔、武公”等称呼就是来源于此。
到了春秋时期晋国称霸的时候,因为晋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弟弟,而卫国国君则是周武王的哥哥,因此晋国国君与卫国国君属于同辈,所以在交往时根据规矩应该由晋国国君主动表示尊重,称兄道弟。
有一次晋国国君借路于卫,恰好赶上卫庄公立刚登上国君之位,便想趁此机会向这位新国君展示自己的威风——他故意穿着一身特别整齐漂亮的作战服装,还系着一条特别显眼的大带子(一种装饰用的丝带)。当晋国国君见到卫庄公后,故意不上下拜,而是侧身让路,用开玩笑般的口吻说道:“我听说新君即位时,要系大带以示庄重啊!” 谁知道卫庄公一点也不买账,很不给脸地回敬说:“我听说老臣见新君时,才应该系大带呀!” 晋国国君碰了一鼻子灰,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见,“衣带”这姓确实跟卫国有莫大的联系。 至于这个姓氏的由来,可能是因为晋国国君的玩笑话里提到了“大带”——要知道,大带可是贵族身份的重要象征之一,就连士大夫阶层的男子出门办事都不能没有大带。晋国国君的话实际上隐隐暗示着给卫国一个面子,承认其贵族地位的意思。
果然,到了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魏文侯与韩宣侯合谋攻打郑国时,就因为身穿华服并系着大带而在郑国使者面前显得很有底气。 这么个意思:瞧你郑国那穷酸样儿,连我们这些穿带子的士族都不算,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