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测算企业退税率?

萧闵宜萧闵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要分情况讨论,企业可退税的金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由于进项发票已认证抵扣,销项税额=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那么,进项税额就是企业所持有的合格增值税专用发票所载明的税额。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特殊情况,如果企业开立了普通发票,即使被抵扣了,也不能作为进项税额计算在当期应纳增值税的税额中。 为了更准确地估算出企业的实际退税额,应该进一步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不能作为进项税额抵扣的金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项目进项税额不得从当期应纳税额中扣除: (1)非正常损失的不征税销售收入以及销售货物所得(小规模纳税人); (2)非正常损失的应税劳务; (3)非正常损失的各种免税固定资产及其修理费用; (4)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物资、商品等的进项税额;

(5)不属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款项和金额。 除以上列举的情况外,其他一切支出均可以作为进项税额在应纳税额中扣除。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项目的进项税额虽然可以抵扣,但是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抵扣。例如,运输费用的进项税额只有在取得货运发票且符合运输费用结算凭证上的日期、运费金额和扣税比例相符,并且取得运输单位开具的货物运输业专用发票时,才能计算进行税额并在所得税前予以抵扣。

2、没有计征增值税的收入或利润 企业发生的各项收入,只要属于增值税范围内的,都必须计征进项税额并申报缴纳增值税,而无论是否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纳税人因违反税法规定而没有记证的收入或隐瞒的收益,应当补缴的税款及滞纳金可以在以后已经记录的收益中予以抵补。

要想比较准确计算出企业的可用退税额,就需要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属于应纳税范围并已按规定纳税,哪些未做涉税处理,未做涉税处理的这部分金额*13%,就是企业理论上可退的税额。

蓬曦丽蓬曦丽优质答主

第一步:确认出口货物适用的征税税率货物适用的征税税率,可以通过查询2018年海关统计的商品目录中的“出口退税率”,再对照国务院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有关文件予以确定。

第二步:按会计核算的购进金额和适用退税率计算免抵退税额根据财税2012年39号文件附件一第四条第四款规定,适用增值税免税政策的出口货物劳务,出口企业或其他单位如果选择放弃免税,可以参照本办法第一条规定缴纳增值税,准予其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为实际购买货物时发生的增值税额(简称“进项税额”)。准予抵扣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的货物,不包括委托加工收回的货物(来料加工企业用于本企业直接出口或销售给经批准的保税工厂的加工劳务或半成品除外)。

因此,符合放弃免税的货物,其实际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实际购买货物时发生的购进金额×放弃免税货物适用的征税税率。

在实际申报时,申报系统会自动生成放弃免税销售额和申报金额。

第三步:按申报系统自动分配的退税率计算免抵退税额实际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计算出来以后,如何计算应退税额,是企业财务人员的痛点。在出口退税申报系统中,申报出口货物时,软件中会自动分配一栏“征退税率差异补偿率”,从而计算出实际可以申报的免抵退税额。该分配率在出口计划申报中无法手工修改。但实际工作中,企业申报出口货物时,由于受征退税率及出口货物结构的影响,很难与实际购进货物对应一致。所以,会出现放弃免税购进货物的可申报退税率低于出口申报货物自动分配的退税率的情形,该情形下,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不能足额申报退税,需要结转下期继续申报退税。

总之,企业出现不可退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选择放弃免税权,须按纳税申报期计算放弃免税权的货物销售额占比,符合免退税申报办法规定的,才能按照免抵退税申报办法进行申报。其次,计算当期符合放弃免税货物的可抵扣进项税额时,需要剔除不可退税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其出口货物的免抵退税额,按照免抵退税申报系统软件自动分配退税率计算。该分配退税率有可能会低于应抵扣进项税额适用的退税率,因此,该情形下,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应结转下期继续申报。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